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一个重4×104N体积为2m3的物体不慎掉入江里,汽车通过如图滑轮组将它从水中匀速提起(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已知汽车10s走了20m,物体还没有露出水面,(g取10N/kg,ρ=1.0×103kg/m3)求:
(1)汽车的速度;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汽车拉力的功率.

分析 (1)知道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以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速度;
(2)物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3)由图知,使用滑轮组n=2,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汽车的拉力F=$\frac{1}{2}$(G-F),利用P=$\frac{W}{t}$=$\frac{Fs}{t}$=Fv求汽车拉力的功率.

解答 解:
(1)汽车的速度:
v=$\frac{s}{t}$=$\frac{20m}{10s}$=2m/s;
(2)物体浸没在水中,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V=2m3
物体受到的浮力:
FVg=1×103kg/m3×2m3×10N/kg=2×104N;
(3)由图知,使用滑轮组n=2,
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物体还没有露出水面,则汽车的拉力:
F=$\frac{1}{2}$(G-F)=$\frac{1}{2}$(4×104N-2×104N)=1×104N,
汽车拉力的功率:
P=Fv=1×104N×2m/s=2×104W.
答:(1)汽车的速度为2m/s;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104N;
(3)汽车拉力的功率为2×104W.

点评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速度、浮力、功率和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关键是知道: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物体浸没在水中,汽车的拉力F=$\frac{1}{2}$(G-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8V  4W”的灯L1和“4V  2W“的灯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
B.两灯串联在电路中L2较亮
C.两灯串联在12V电源两端时都能正常发光
D.两灯并联时,两端最大可加8V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的是虚像
B.
人配戴的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黄、蓝三种色光
D.
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华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整后,如图1,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小些.
(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右(选填“左”或“右”)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有(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小明又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适当距离时,又观察到清晰的像,由此分析,还可以只将蜡烛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也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显然这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太阳光与透镜的主光轴不平行.
(6)小芳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同学们对小芳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7)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八二班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准备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

(1)为了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2)改正错误并测出焦距后,小明点燃蜡烛,光屏上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则应将透镜向下(上/下)调整,目的是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
(3)在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况下: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若固定蜡烛与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透镜,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像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4)在实验时,小明调皮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直接观察本组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乙所示,看到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看到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5)另一组小王同学将他们的凸透镜放在了小明这一组的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明应将光屏向左(左/右)移动.小明告诉惊讶的小王,其实这是某种视力缺陷矫正的一种方法,如图丙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种视力缺陷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小华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同学们对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光屏在1.5倍焦距时,屏上有像.你认为在直线CD上,光屏的位置至少移动5cm时,就会出现任意移动蜡烛屏上都无像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8×10-6m=1.8×10-4cm=1.8μm;
(2)108km/h=3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在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大.
(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表1       U=3V
实验次序R/ΩI/A
150.6
2100.3
3200.15
表2    R=20Ω
实验次序U/VI/A
120.1
240.2
360.3
①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如表1所示,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当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4.在图中的空缺处分别填入电源和电流表的符号,要求:两个灯泡都能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