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1. A.
    c=4Lno
  2. B.
    c=8Lno
  3. C.
    c=16Lno
  4. D.
    c=32Lno
C
分析:首先计算出光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即可.
解答: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
∵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
∴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s,
∴c===16Lno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速的一种测量方法,关键是判断出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t=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光学实验的发展,也打破了光速无限的传统观念,引发了一场物理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据丹麦科学家罗默的理论测出的.罗默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离木星最近的卫星--木卫一绕木星运行,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22min,已知地球轨道半径R=1.5×108km.请根据罗默的数据算出光速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3)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0,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L0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t和△t0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
A.c=4LnoB.c=8LnoC.c=16LnoD.c=32Lno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7年上海市第二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大同中学杯)(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 )

A.c=4Lno
B.c=8Lno
C.c=16Lno
D.c=32L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