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依次连接钢丝、铁丝、铜丝与电流表,将铁丝的两个接头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环境中,两个接头形成不同的温度,如一个接头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另一个接头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发现电流表有读数,其结果如表.将上述实验中的铁丝换成铜丝,则电流表无读数.
实验次数123456
温度差/℃0100200300500800
电流/安00.060.140.230.420.73
(1)该电流表的接线柱分别标有:-、0.6、3等标记,据表中数据分析,当实验进行到第6次(填数字)时需选择电流表0~3A这一量程.
(2)分析表中数据,课外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两金属接点的温度差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3)在本实验中,虚框范围内的元件,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选填“开关”、“电源”、“用电器”)
(4)本实验的电路中产生的电流较热电流,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有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分析 (1)电流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2)分析表中电流随温度差变化的规律,得出结论;
(3)不同形式的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酒精燃烧释放出内能,通过这个装置使它变成了电能;
(4)本题中所描述的“热电偶电路”有着奇怪的原理,同时却有着较为简单的结构,从结构看,必须有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相串联,再分别在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便可得到热电流;

解答 解:(1)该实验中,当实验进行到第6次时,电流为0.73A,超过了电流表0~0.6A量程,应当选择电流表0~3A这一量程;
(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没有温差时,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当温差增大时,电流也随之增大;
(3)在本实验中,虚框范围内的元件提供了持续的电流,可用在电路中作为电源使用;
(4)由题意可知,组成“热电偶电路”的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丝形成闭合电路,且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两接点间有温度差时,电路中才有热电流,而且温度差越大,电流也越大.据此可得出,产生热电流的条件是: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故答案为:(1)6;(2)大;(3)电源;(4)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点评 本题的原理较为奇怪和深奥,是同学们较难理解的,但从对这一原理的介绍来看,此装置的结构并不复杂,而且相关的条件也只有两个,即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路和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因此,结合描述和插图进行分析,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本题中的两个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会跳的卡片”,用手把它反过来平压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手后,卡片就会弹跳起来.图中A为内表面,B为外表面,实验时应把A面紧贴桌面,卡片弹起来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卡片的动能,使卡片能向上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通过学习得知:一般情况下,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他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明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加入食盐量两金属片AB间距离/厘米灯泡亮度
1$\frac{1}{4}$勺2微亮
2$\frac{1}{2}$勺2较亮
3$\frac{1}{4}$勺1较亮
4$\frac{1}{2}$勺1很亮
(1)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验证猜想b(选填“a”、“b”或“c”).
(2)这个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我们所学的实验中,很多也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请举一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认为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也能进行实验,你认为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食盐水溶液相当于一个电阻,与电流表串联不会短路,而电流表可以准确反映电流的大小.
(4)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
①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加热食盐水溶液,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②你怎样对该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5)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溶液的导电性能可能还与金属片插入溶液中的深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买臣同学为了探究金属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他们选择了蓄电池(2V)、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1、金属热电阻R0、控温装置、开关等器材,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进行了有关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t/℃01020304050
R0/欧304050609014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进行实物线路连接(控温装置未画出),现在还有一条导线没有连接,在答题卷的图乙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连上(要求滑片左移时电阻减小).
(2)在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在实验过程中,金属热电阻的温度逐渐升高,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则滑动变阻器的接入阻值可能不变(选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写出2点).
(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
(3)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壳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高,同时壳内气体更容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栗,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的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平均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101千帕远大于爆壳箱内的气压,板栗在101千帕下预热时壳内产生的水蒸气漏失少;当将预热好的板栗放入爆壳箱时,板栗壳内外的气压差变得更大,从而提高爆壳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甲乙是小杨在常温下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可行(可行/不可行)的;乙装置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使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实验中,热只能自发的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2)丙图是小刘完成“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实验装置.实验中,沙子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温度计示数/加热时间)来反映的.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包括: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相同的烧杯)、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
(3)丁图是小红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装置,她发现B(A/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为了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小红把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动:将瓶中煤油加满,用细玻璃管代替温度计做实验,过了一段时间,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下列哪个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方法A、B、C.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4 5 6 7
 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2.5 13.314  15 16.7 2030
(3)由上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第3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得到缩小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动.
(4)如图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强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火柴等器材.
(1)小强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将凸透镜和蜡烛如图1所示摆放,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之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透镜移近8cm,再左右移动光屏,始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由此小强猜想: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虚像.要验证小强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进行的实验步骤为:取下光屏,手持光屏在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继续向右移动,屏上始终没有烛焰清晰的像,于是在透镜右侧
用眼睛直接透过凸透镜朝烛焰方向观察,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再将光屏移到蜡烛左侧并左右移动,在屏上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即验证小强的结论正确.
(2)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如图2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丁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暑假旅游时,小张同学买回了几个椭球体磁铁,他跟同学们一起研究椭圆球体磁铁的磁极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1)利用所学知识,断定猜想三肯定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一个磁体只有两个磁极.
(2)为了验证其他两个的猜想,他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将两个磁铁如甲图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将下面磁铁的两端分别接触上面磁铁的下端,下面磁铁均掉落.
步骤2:将两个磁铁如图乙放置,手拿住上面的磁铁,下面的磁铁不会掉落.
根据实验,可判断出猜想一又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按步骤1操作,如果磁极在两端,做两次实验,总有一次是吸引的,两次都不吸引,说明磁极不在两端;按步骤2操作,可以吸引,说明是异名磁极,即磁极在侧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