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设计九年级上物理沪科版 沪科版 题型:067
科学中的许多发现是科学家偶然之中发现的,但这种偶然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具有敏锐观察力和进行深入思索的人们.1780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当解剖刀接触蛙腿时,蛙腿发生痉挛,伽伐尼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动物电”.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发现,做了许多动物电的实验.他以不同金属连成的环接触蛙腿及其背,从而成功地使活青蛙痉挛.他还观察到由两种金属连成的弯杆,一端放到眼睛附近,当另一端与嘴接触的瞬间有光亮感等.伏打由此猜测,这些实验中产生电的最根本原因不是“动物电”,而是不同金属的接触.他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与浸有酸溶液的湿布接触,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发现导体中产生了电流.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比较强的、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为科学家们研究电流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导致了电解化学、电磁感应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伏打电池的发明还开辟了电力应用的广阔道路,在这个处处都离不开电力的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科学家所作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伏打在电学上的贡献,以他的姓氏来命名电压的单位——伏特.
[想一想]
阅读了以上材料后,从中你能学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物理教研室 题型:038
温度与电阻
你注意过吗?灯泡的灯丝,很少有正在发光时突然烧断的.通常是在开灯的瞬间灯丝被烧断,电灯不亮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导体电阻随温度改变,金属电阻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灯的灯丝(钨丝)不发光时温度不过几十度,发光时,却达2000多度,电阻值就要增大许多倍.因而,在刚闭合开关,灯丝温度还没升高的瞬间,灯丝中的电流将比发光时大得多,就是由于这个缘故,通常灯丝才在这一瞬间易烧断.
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改变的现象,可制作电阻温度计,它通常用铂丝制成,其测量范围大约是-263℃~1000℃.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斯测定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时发现,当温度降到-269℃左右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以后又发现还有一些金属、合金,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所谓转变温度)时,电阻突然消失,人们把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超导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目前的输电线路,由于输电导线有电阻而大的损失输送能量的1/4,假如能用超导体输电,这种损失就可避免.但从1911年到1986年3月科学家们通过75年的努力,找到的具有超导材料中最高的转变温度是-250℃(银三锗),而要使输电导线保持如此低的温度是很困难的.在1986年3月以后的一年里,中国、日本、美国的超导研究都有了新的突破.1987年2月24日中科院物理所宣布了转变温度为-173℃以上的超导体.
目前,人们正努力寻找转变温度更高的超导材料,同时,也在努力把已经取得的关于超导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技术.
请回答:
(1)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首先在________________材料的低温电阻研究中,发现了超导现象.________________年中科院物理所宣布的转变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2)一些材料发生超导现象的条件是( )
A.常温 B.高于转变温度
C.降到转变温度及以下</span> D.无温度要求
(3)为什么往往在开灯的瞬间,灯丝被烧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年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9.3探索新材料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科学家们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观察到部分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然后猜想: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会不会减小呢?并且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这里运用了
___思维.运用这种思维研究的成果还有_____________ (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