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 (3)对于同一晶体来说,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解析】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故A说法错误; B、松香和玻璃是非...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解析】解答:A. 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而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故A错误;B. 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故B错误;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C错误;D.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阶段复习:机械运动、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高考、中考期间对考场附近路面实行交通管制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 “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声音不能传播,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

汽化 液化 【解析】将烧红的铁件插入水中,水的温度会升高,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尘埃中,就是“白气”.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B. C. D.

A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的雪人的变小了是升华现象;B选项中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C选项中烧开水时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晒衣服是蒸发现象。故选A。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粤版2018届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证明桌子在振动,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出去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把正在响着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向外抽气,发现铃声越来越小,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也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当敲击桌子时,桌子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直接观察不到,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碎纸片,这样会观察到纸片跳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得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粤版2018届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2012年罗浮大道的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这样可以在________ 处减弱噪声,但是沥青路面在烈日下会变软,这是沥青吸热发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传播过程 熔化 非晶体 【解析】解答: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由于“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吸收噪声,这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这是沥青在熔化;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课后练习 题型:填空题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一种无残留、无污染的制冷剂,常用于食品冷藏,但其极易挥发,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伤害。以下是两起真实报道,请你分析时间产生的原因:

(1)武汉一女士拆开月饼礼盒时,盒内几块小干冰不慎掉落脚上,仅几秒钟,脚上已多处被冻伤。

(2)北京一女士把月饼随赠的干冰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放入冰箱。没过多久,冰箱门被炸开。

干冰掉落脚上时吸收热量升华,脚放出热量温度急剧下降,从而冻伤; 干冰在矿泉水瓶内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体积增大,瓶内气压增大,对外做功,从而引起爆炸。 【解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时,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 (2)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一般发生变化。固态物质升华成为气态时体积膨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倒影在湖中的桥

B. 看上去水并不深

C. 小孔成像

D. 镜中的人像

C 【解析】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是比实际位置偏高的河底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