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地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求:

(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的密度;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的四种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较宽
B.
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C.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D.
刀刃做得很锋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纯电动SUV品牌汽车应用了“高效变频电驱动技术”,在售车部广告上有“百公里耗电量仅9度”的报道,该车部分性能参数如下表.

下表是该车《驾驶守则》中的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其中反应距离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过程中汽车匀速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指从刹车到停下过程中汽车减速行驶的距离.停车距离x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1)电动机工作时,其工作原理是________,该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在充满电后电池存储的电能为____。

(2)该车三相交流变频电机采用交流调速方式,在效率一定时,其耗电功率与转速的立方成正比,而行驶速度与电机转速成正比,则汽车所受阻力f与车速v的关系为(用文字表述)____________。

(3)①当汽车以最高时速70km/h匀速行驶时,其反应距离为____m.②汽车保持恒定功率5.0kW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其所受阻力大小为360N,则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____km/h,这一速度所对应的停车距离为____m.

(4)若小明一家三口周日乘坐此车到无锡灵山春游,全家人的总质量为170kg,汽车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2m2,求汽车慢速行驶过程中车轮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5)请你推理演算论证该车“百公里耗电量仅9度”的报道是否真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用V表示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V表示冰块露出水面体积的减小量.若相同时间内冰溶化的量相等,则下列V和△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江阴市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B. 内能能自动地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双手互搓,手的内能不会增加

D. 物体温度为0℃时,内能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要探究的是两个力平衡要具备的条件,这两个力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力的大小对平衡的影响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4)保持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_______(能、不能)保持平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一个弹簧测力计,则它的量程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为________,此时的读数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整合】人教版九年级 中考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中考练习题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_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我们站在岸上向湖中看去,只见“鱼”在“云”中游.其实,我们见到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填“深”或“浅”),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 产生的,而水中的“云”,则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