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托里拆利 C.奥斯特 D.欧姆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6年总结得出的.故选D.

考点:物理常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回顾实验与探究.
课题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
大头针
大头针
.   


步骤 1.按照图a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不同位置,分别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并用电磁铁吸引
大头针,数出数量
大头针,数出数量
,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2.再按照图b把两个电磁铁连到电路里,闭合开关后,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用甲、乙两个电磁铁分别吸引
大头针,数出数量
大头针,数出数量
,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方法
 
1.通过电磁铁吸引
大头针的多少
大头针的多少
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到了
转换
转换
法.
2.用同一个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或者将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到电路中使它们的电流相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用到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
现象/
表格
1.线圈匝数一定
次数 I/A 吸引大头针数目
1 0.2
2 0.3 较多
3 0.4
2.电流一定
次数 线圈匝数 吸引大头针数目
1
较多
较多
2
较少
较少
 
结论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电流大小
电流大小
线圈匝数
线圈匝数
有关.
1.电磁铁的线圈
匝数
匝数
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

2.通入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
线圈匝数
线圈匝数
的电磁铁磁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太原二模)小明在生活中发现不同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快慢不同.于是他想研究“相同时间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首先进行猜想并设计了实验方案,然后找到相关器材,进行了实验探究.
在实验中,他用长度相同的细管,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它因素,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共进行了6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细管半径/mm 细管两端压强差 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mm3
1 1 p 100
2 2 p 1600
3 3 p 8100
4 1 2p 200
5 1 p 2
6 2 p 32
(1)为了探究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与细管两端压强差的关系,可通过比较
1、4
1、4
(填序号) 来进行;
(2)通过比较实验l、2、3可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与
细管半径
细管半径
有关;
(3)在用油做的实验中,若细管半径是3mm,细管两端的压强差为P,则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
162
162
m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精英家教网
(1)她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
①用方案一实验时,应该拉动木块作
 
 运动.
②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填“方案一”,“方案二”).
(2)按方案一操作,匀速拉动木块时,测力计示数是2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按方案二操作,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了改变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准备了4块完全相同的木块,每次将木块叠放,通过多次实验,她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木块个数 1 2 3 4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 4 6 8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小黄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她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初三物理(下) 题型:022

通过电磁铁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电磁铁通电时________磁性,断电时________磁性.(2)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________;(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焦耳

  焦耳(James Prescort Joule,1818~1889)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于曼彻斯特附近的索尔福德。父亲是个富有的啤酒厂厂主。焦耳从小就跟父亲参加酿酒劳动,学习酿酒技术,没上过正规学校。16岁时和兄弟一起在著名化学家道尔顿门下学习,然而由于老师有病,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道尔顿对他的影响极大,使他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838年他拿出一间住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他经常利用酿酒后的业余时间,亲手设计制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靠自学成为物理学家的。

  焦耳是从磁效应和电动机效率的测定开始实验研究的。他曾以为电磁铁将会成为机械功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很快他发现蒸汽机的效率要比刚发明不久的电动机效率高得多。正是这些实验探索导致了他对热功转换的定量研究。

  从1840年起,焦耳开始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写成了《论伏打电所生的热》、《电解时在金属导体和电池组中放出的热》等论文,指出:导体中一定时间内所生成的热量与导体的电流的二次方和电阻之积成正比。此后不久的1842年,俄国著名物理学家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所以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一发现为揭示电能、化学能、热能的等价性打下了基础,敲开了通向能量守恒定律的大门。焦耳也注意探讨各种生热的自然“力”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他做了许多实验。例如,他把带铁芯的线圈放入封闭的水容器中,将线圈与灵敏电流计相连,线圈可在强电磁铁的磁场间旋转。电磁铁由蓄电池供电。实验时电磁铁交替通断电流各15分钟,线圈转速达每分钟600次。这样,就可将摩擦生热与电流生热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焦耳由此证明热量与电流二次方成正比,他还用手摇、砝码下落等共13种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使1磅水升高1°F的热量,等于且可能转化为把838磅重物举高1英尺的机械力(功)”(合460千克重米每千卡)。总结这些结果,他写出《论磁电的热效应及热的机械值》论文,并在1843年8月21日英国科学协会数理组会议上宣读。他强调了自然界的能是等量转换、不会消灭的,哪里消耗了机械能或电磁能,总在某些地方能得到相当的热。这对于热的动力说是极好的证明与支持。因此引起轰动和热烈的争议。

  为了进一步说服那些受热质说影响的科学家,他表示:“我打算利用更有效和更精确的装置重做这些实验。”以后他改变测量方法,例如,将压缩一定量空气所需的功与压缩产生的热量作比较确定热功当量;利用水通过细管运动放出的热量来确定热功当量;其中特别著名的也是今天仍可认为是最准确的桨叶轮实验。通过下降重物带动量热器中的叶片旋转,叶片与水的摩擦所生的热量由水的温升可准确测出。他还用其他液体(如鲸油、水银)代替水。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得出的热功当量都是423.9千克重·米每千卡或趋近于423.85千克重·米每千卡。

  在1840~1879年焦耳用了近40年的时间,不懈地钻研和测定了热功当量。他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做了400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热功当量是一个普适常量,与做功方式无关。他自己1878年与1849年的测验结果相同。后来公认值是427千克重·米每千卡。这说明了焦耳不愧为真正的实验大师。他的这一实验常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

  1847年,当29岁的焦耳在牛津召开的英国科学协会会议上再次报告他的成果时,本来想听完后起来反驳的开尔文勋爵竟然也被焦耳完全说服了,后来两人合作得很好,共同进行了多孔塞实验(1852),发现气体经多孔塞膨胀后温度下降,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这个效应在低温技术和气体液化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焦耳的这些实验结果,在1850年总结在他出版的《论热功当量》的重要著作中。他的实验,经多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重复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1850年焦耳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后他仍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验。恩格斯把“由热的机械当量的发现(迈尔、焦耳和柯尔丁)所导致的能量转化的证明”列为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第一项。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打印本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