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花样游泳运动员能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阳光能模仿多名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而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花样游泳运动员能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演员能模仿多名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液体;音色;响度.

点评 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会根据声音不同特性的定义来辨别声音的特性,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1接C、S2接B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35A,求:通过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质量为2kg,温度为15℃的水,当吸收了2.52×108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寒冷的冬天,小明走进教室时发现,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有一层“白雾”,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白雾”其实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小水珠,而且小水珠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D带正电,A、B和C两两相互吸引,而B和D互相排斥,小明分析上述现象,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和C中一定有一个球带正电;
②A和C中一定有一个球带负电;
③A和C中一定有一个球不带电;
④B一定带正电.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冰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某种调和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他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2.2N,如图乙再将A浸没在水中时测出A受到的浮力为0.4N;
(2)当他将A取出时不小心损坏了弹簧秤,为了测出调和油的密度,他用剩下的一架天平完成了实验,请帮他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他用天平称量容器和适量调和油的总质量如下图丙为77.4g;
(3)擦干A上的水,再将物体A全部浸没在调和油中,但不触底,容器中的油也未溢出.添加砝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测得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共为106.4g;
(4)根据上面测得的各个数据可计算出物体A的体积为4×10-5m3;调和油的密度为0.725×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同学对该实验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cm、30cm、45c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1.92s,2.82s.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
方法1:v=$\frac{s}{t}=[{\frac{0.15m}{1s}+\frac{0.3m-0.15m}{1.92s-1s}+\frac{0.45m-0.15m}{2.82s-1.92s}}]÷3=…$
方法2:v=$\frac{s}{t}=\frac{0.45m}{2.82s}$=…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方法2.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增大斜面倾斜度(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增大玻璃管的长度(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请填写下列流程图中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主要冲程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

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
(1)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处破裂 时,说明水已沸腾;
(2)为证明水沸腾时要持续吸热,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然后观察水是否沸腾.
(3)图1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A (填“A”、“B”、“C”或“D”).
(4)另一组同学用加盖的烧瓶做水沸腾实验,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立即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迅速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1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 这是因为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水珠,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变低(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水的沸点变低(选填“变高”、“变低”或者“不变”)造成的.

(5)本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行的方法是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写出一种即可).
(6)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碰到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感觉很烫.为了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他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2.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接下来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c(选填“a”、“b”、“c”、“d”)(烧瓶内水的温度高于100℃)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烧杯中100℃的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