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地面上的木箱重100N,当用10N的水平力推它时,木箱没有动,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________N;当木箱受到20N水平推力时,木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如果作用在木箱的水平推力为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 N;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
C.这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医生这样做,使水蒸气不会在平面镜上液化,能看清病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正确的是
A.甲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B.乙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C.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让一摞整齐的纸从斜面滑下,发现纸张变得不齐了,这是由于纸张之间有摩擦造成的。同样,让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片液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着摩擦,产生液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液体的粘滞性。
(2)晓丽用长度相同的细管来研究液体的粘滞性,做了如下实验。
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如下:
实验次数 | 液体种类 | 细管半径/mm | 细管两端压强差 | 通过细管的液 |
1 | 水 | 1 | P | 100 |
2 | 油 | 1 | P | 2 |
3 | 水 | 2 | P | 1600 |
4 | 油 | 2 | P | 32 |
5 | 水 | 3 | P | 8100 |
6 | 水 | 1 |
| 200 |
①可见,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细管的水的体积__________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这说明不同液体的钻滞性不同,我们用液体的粘滞系数η表示。η水<η油。
②下面是几种流体的粘滞系数表:
温度/℃ | 蓖麻籽油的η/Pa·s | 水的η/×10-3Pa·s | 空气的η/×10-6Pa·s |
0 20 40 60 | 5.3 0.986 0.231 0.080 | 1.792 1.005 0.656 0.469 | 17.1 18.1 19.0 20.0 |
可见: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粘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③在晓丽用油做的实验中,若细管半径是3mm,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40.5mm3,则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中的A、B是从同一块厚薄均匀的铅皮上截下的两块小铅皮,其中A的形状是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现给你一把刻度尺和一架天平(包括砝码),请较准确地测出B的面积。
(1)写出主要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B的面积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此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理由是 .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