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由2V增加到3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5A,则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增加了2.5W.

分析 电阻大小不变,已知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根据公式I=$\frac{U}{R}$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公式P=$\frac{{U}^{2}}{R}$表示出电阻的电功率,结合通过电阻电流的变化求出电阻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功率变化值.

解答 解:电阻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1=$\frac{2V}{R}$,该电阻的电功率为P1=$\frac{(2V)^{2}}{R}$;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2=$\frac{3V}{R}$,该电阻的电功率为P2=$\frac{(3V)^{2}}{R}$,
电流变化量:
△I=I2-I1=$\frac{3V}{R}$-$\frac{2V}{R}$=0.5A,
解得:R=2Ω,
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P=P2-P1=$\frac{(3V)^{2}}{R}$-$\frac{(2V)^{2}}{R}$=$\frac{(3V)^{2}}{2Ω}$-$\frac{(2V)^{2}}{2Ω}$=2.5W.
故答案为:2.5.

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求电阻的阻值,这也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此题的突破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如果将C,D接入电路中,电阻值为0,将A,B接入电路中,电阻值为定值电阻,起保护电路作用,将B、D接入电路中,则连入电路的电阻是PB(选填“PA”或“PB”),滑片P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

C. 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

D. 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读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弹簧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接着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又探究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丙,他们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情况如下表.
 表面状况阻力大小  运动距离
 毛巾最大 最近
 木板 较大 较远
 平板玻璃 最小 最远
(4)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5)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6)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7)通过该实验现象可以推想: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的内能增加(选填“不变”、“增加”或“减少”),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同时管口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与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做功冲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已知电阻R1的阻值是8Ω,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0.25A,求电阻R2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通过湖面看到柳树的倒“影”和皮影戏的“影”,这两个“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根据这次实验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杠杆自重的影响.
(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海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a)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出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
温度/(oC)90929496989898959898
(1)从记录数据看出,某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7min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看出,所用水的沸点是98℃.
(3)从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可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