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甲,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a、b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可认为没有热量损失.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的图象.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质量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a吸收的热量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吸收的热量,a液体的沸点是70℃.
(3)若b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a液体比热容为2.1×103J/(kg•℃).

分析 (1)要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本领,需要取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2)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该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3)根据图象读出甲加热10min温度的变化量和乙加热20min温度的变化量,此时Q=$\frac{1}{2}$Q,并且甲、乙温度的变化量相同,然后根据Q=cm△t求出甲、乙比热容.

解答 解:
(1)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
(2)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因此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根据图象可知,当a加热到60℃时,a开始沸腾,并且温度保持70℃不变,因此a液体的沸点是70℃;
(3)根据图象可知,a加热10min温度的变化量等于b加热20min温度的变化量,即Qa=$\frac{1}{2}$Qb,△ta=△tb,并且ma=mb
由Q=cm△t可,$\frac{{Q}_{a}}{{Q}_{b}}$=$\frac{{c}_{a}{m}_{a}△{t}_{a}}{{c}_{b}{m}_{b}△{t}_{b}}$,即$\frac{1}{2}$=$\frac{{c}_{a}}{{c}_{b}}$,则ca=$\frac{1}{2}$cb=$\frac{1}{2}$×4.2×103J/(kg•℃)=2.1×103J/(kg•℃).
故答案为:(1)质量;(2)等于;70;(3)2.1×103J/(kg•℃).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由图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吸热公式Q=cm△t的掌握和运用,这类题一般是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其温度的变化即可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为了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而设计的电路的一部分,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1)该电路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2)两烧瓶中分别是等质量的水和煤油;(3)实验是通过“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来间接反映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4)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1)(2)B.(1)(3)C.(2)(4)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氧气瓶的质量是5kg,装入压缩氧气后总质量为6kg,氧气瓶容积是10dm3,瓶内氧气密度是100kg/m3,若瓶内氧气用去一半,余下氧气的密度是50kg/m3.病人需要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时,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50cm3.(ρ=0.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什么因素有关”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试验中R1、R2采用串联的连接方法,这样的目的是电流相等.
(2)在通电时间相同时,若R1<R2,两玻璃管内煤油上升较高的是乙(“甲”或“乙”)瓶.由此可知,在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怎样改动电路只接一个电阻.实验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达到实验目的.
(4)实验采用的物理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答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B.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8kg
C.教室的高度大约是4mD.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花开慢城芳名远,春到高淳美无边.阳春三月,慢城油菜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
(1)游客漫步在花海中,穿行于河道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以蜜蜂为参照物,花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游客拍摄照片的照相机镜头可用来矫正远(填“近”或“远”)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l>v2,原因: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钢球的动能越大.
(2)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3)钢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两者在水平木块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甲所示,设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小球与木块碰撞前的动能为Ek,则Ek>W(选填“>”“<”“=”).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此现象,小刚得出了动能与速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5)若利用图乙器材还准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完成探究任务,该同学需要从下面提供器材中选择的器材有②(填序号).提供器材:①砝码、②毛巾和棉布、③弹簧测力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自然界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
A.
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
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
大象用鼻子搬运树木
D.
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某司机开车接近某学校门口时,为了安全,他先踩刹车减速5s,再轻踩油门继续向前行驶,汽车速度跟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5到10s之间,汽车是静止的
B.在0到5s之间,汽车的速度每秒减小2m/s
C.在0到10s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5m/s
D.第10s末,汽车的速度为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