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某小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电路实验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他们将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以及R1、R2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并改变电源电压和R1、R2的阻值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源电压U(V)R1的阻值
(Ω)
电路中的电流I(A)R1两端电压U1(V)R2两端电压U2(V)
165151
2650.52.53.5
3650.215
412101102
512100.557
612100.2210
71861612
81860.5315
91861.5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中电路中的电流I 与R1两端电压U1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分析实验数据中每一行的电源电压U及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3)根据(1)、(2)得出的规律,实验序号9中U1和U2的数值应该分别是9V、9V.
(4)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中第二、三、五、六列数据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当电源电压以及定值电阻R1的阻值恒定时,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相等.

分析 (1)根据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2)根据电源电压和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关系可得出结论;
(3)根据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计算出R1两端电压U1;根据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计算出R2两端电压U2
(4)根据表中的数据,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在电路其它电路元件不变,用改变电池的个数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分析实验数据中每一行的电源电压U及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可知: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3)在电阻R1阻值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由7、8、9组实验数据可得:$\frac{1A}{1.5A}$=$\frac{6V}{{U}_{1}}$,即U1=9V;
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由9组实验数据可得:18V=9V+U2,即U2=9V;
(4)观察表中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中数据可知,在第二、三、五、六列数据中,可以发现R1两端电压U1减少多少,R2两端电压U2就会增加多少,故可以得出结论:当电源电压以及定值电阻R1的阻值恒定时,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相等.
故答案为:
(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3)9;9;
(4)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相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变量和不变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为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同一小球要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小明将小球在不同粗糙程度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请将小球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如图)填在表中;
不同水平面毛巾棉布木板
运动距离(cm)8.7318.64
(3)由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快”或“慢”),运动的越远 (“远”或“近”);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设想:如果接触面光滑到没有摩擦且足够长,小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用到了哪种实验方法C.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他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因)用不同的力推小车.
(2)小明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丁的位置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在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呢?是因为接触面不可能是绝对光滑的.
(4)小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他做出了以下A、B、C、D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A.(图中的黑点表示小明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商店里常常使用天平秤量货物的质量,一营业员在称量时,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大.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了将游码归零,则称量的实际结果比实际质量大.(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底面积为200cm2,重为480N的物体,物体的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150N,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总重是多大?
(2)如果用100N的拉力拉时,物体不离开地面,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一只透明的饮料瓶的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万能胶将橡皮膜粘贴在圆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如图甲).将瓶子浸入水中,且瓶内外水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既不凸出也不凹进(如图乙).再将瓶子浸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容器中,且瓶内外液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向里凹(如图丙).对丙图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盐水密度大于瓶子中水的密度,在圆孔这一位置盐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于水的压强.在图丙中,为了使橡皮膜变为向外凸,你的方法是容器中换用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实验研究某个物理问题.实验过程以及可以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他每次都是匀速提起钩码).根据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认为该同学在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这一物理问题. 
(1)比较图(a)和(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比较图(b)和(c)和(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向各个方向用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求电阻R2的阻值.
③若一段时间内电流对电阻R1做的功为30焦,求这段时间内电流对电阻R2做的功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a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上.如果不用光屏而用眼睛直接观察此像,则眼睛应位于透镜右(选填“左”或“右”)侧.
(3)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填“倒立”或“正立”).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