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3?历城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的中,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你采取的调节方法是:
把光屏向下移动
把光屏向下移动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7.5
7.5
cm.
(3)接着使烛焰向右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4)把图2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2乙中的
B
B
,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照相机
照相机
(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分析:(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将蜡烛的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才能使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心.
(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根据题干条件和凸透镜的应用来解答本题.
(3)本题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心,由图可知,光屏偏上,应逐渐将把光屏向下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故答案为;把光屏向下移动;
(2)根据题意,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15cm=u=2f,所以f=7.5cm;
故答案为:7.5;
(3)使烛焰向右移动5cm后,此时u=20cm,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f<v<2f,因此需要将光屏右移;
故答案为;右;放大;
(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是图2乙中的B,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B;照相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历城区一模)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数据记录见表.

(1)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全.
实验序号 A B C D   E   
排开液体的质量/g 0 100 200 300 240
排开液体的重力/N 0 1 2 3
2.4
2.4
(2)分析图中的A、B(或A、C…),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上
(填方向)的浮力;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3
3
N.
(3)分析图中的
B、C、D
B、C、D
三图,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图中的D、E两图,可以得到结论:
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小明进一步分析、计算B、C、D、E四种情况下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并与四种情况下浮力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历城区一模)小明在进行小制作时,需要剪一块较硬的白铁皮.在工具箱中的四把剪刀中请你为他选用一把最实用的剪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历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在甲中它沉入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1.在乙中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 F浮2的大小关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历城区一模)重为2牛的苹果漂浮在液面上,请在上图中画出苹果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历城区一模)投影仪的灯泡功率很大,故配有风扇进行散热.使用投影仪时,先闭合开关S1,风扇转动,再闭合开关S2,灯泡发光;若只闭合开关S2,灯泡不发光,电风扇也不转动.请将电路图设计在方框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