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产生
B.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都会带来误差
C.只要态度端正,操作规范就不会产生误差
D.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尽可能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分析 (1)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消除;
(2)知道误差的影响因素,即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的人.所以在测量中我们经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 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C错误;
(2)误差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故B正确;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减小误差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
(1)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支起杠杆,没有挂钩码时,杠杆右端下倾,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时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1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左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钩码下方即可.
(3)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如表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该结论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填人名)总结出来的.
  1234
L1/m0.10.150.20.2
F1/N0.50.51.52
L2/m0.050.050.10.1
F2/N11.534
(4)小华是采用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的方法探究的,所以根据实验情况她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指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指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在与同学交流时,小敏同学指出了她的错误,并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帮助小华解决了困惑.小敏的操作是沿倾斜方向拉动杠杆.

(5)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3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为零,杠杆无法平衡.
(6)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frac{1}{2}$F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最小的砝码无法调平时,要使用平衡螺母调平
B.使用电流表时,可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流
C.使用量筒测量水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D.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玻璃泡放到容器最底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问题解决--测量机械效率: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缓慢地提升水中的物体(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且不计水的阻力),小雨想知道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能忽略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器材有:一把刻度尺、一根重不计的铅笔、小石块和线绳.
(1)测量步骤(配图说明).
(2)利用上述测量值算出机械效率η=$\frac{{L}_{2}{L}_{1}′}{3{L}_{1}{L}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学习物理课时需要做实验,如在实验时测量长度过程中,对同一物体的测量,几个同学测量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只有一个同学测量是正确的B.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观察思考如图后你会发现:制造飞机用的材料一定具有密度小的力学特点;发射火箭用的推进剂(燃料)一定具有热值大的热学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物体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零摄氏度的冰内能不为零
D.把烧红的炭火放入水中,炭火含有的热量多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一初温为20℃的铁块,温度升高到120℃,需要吸收5.98×105J的热量.已知c=0.46×103J/(kg•℃),c=0.13×103J/(kg•℃)
(1)铁块的质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完全被 100kg的铅吸收,铅的温度会升高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他分别进行了若干次实验操作,并把测出的物距和像距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
焦距f1/cm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2/cm物距u/cm像距v/cm
142047162080
143026163034
144022164027
146018166022
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结论1: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结论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