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内能不变
B.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C.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分析 (1)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蒸发可以吸收热量.

解答 解: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
B、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水蒸气对外做功,使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B错误;
C、冷天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人体身上的汗液蒸发吸热,而不是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现有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灯泡、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其中灯泡的U-I图象如图所示.将这些元件用导线连成电路后,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从8V开始减小,电流表的示数从0.3A开始增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压为8V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
C.小灯泡的最大功率为0.3WD.整个电路的最小功率是2.7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Ba(OH)2溶液,将两根碳棒插入杯中并用导线将碳棒、电流变、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练成电路,闭合开关、电流变示数为0.1A.如果向烧杯中滴加一些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则电流表示数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效果相当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选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根据如图所示的现象,可以确定悬挂在细线下的两个轻小泡沫塑料小球都带电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匀质长直木板长度L为40厘米,质量为2千克,它的右端与桌面相齐,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4N.若在木板左端用一水平推力F匀速推动,直至将木板推下桌子,水平推力F至少要做功(  )
A.0.8焦B.1.6焦C.4焦D.8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内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体积为1dm3的长方体物块,物块与容器底部不接触.逐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容器中水深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在A点对应的深度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容器中水的重力.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扬子晚报》2004年5月21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几个粗细、长短都不相同的铁制实心圆柱体,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较大的是(  )
A.较细的铁质圆柱体B.较长的铁质圆柱体
C.质量较大的铁质圆柱体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过程表格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路程s/m时间t/s
AB0.961.2
AC0.480.7
结论方法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8 m/s.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组合法.
问题讨论在上述过程中,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在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
进行求解.这样得到的值比实际平均速度值要小.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三种不同水平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作图请画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结论
方法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逐渐逼近法.
问题讨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毛巾
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