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在学习声音的有关知识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在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放大法就是在观察某些微小变化的物理实验现象时,往往另辟蹊径,转换思路,对微小变化现象进行放大观察,使之效果明显,更加有利于得出结论.

解答 解:
(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纸屑跳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过程中,小明加大了敲鼓的力度,则他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同时看到纸屑跳得更高,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点评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借助于纸屑的跳动,得到声音产生的条件,采用的是放大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增加(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木块,有一小甲壳虫在木块上爬行,设甲壳虫匀速爬行,且速度V=2厘米/秒.现知该甲壳虫从a点爬到c点用最短时间为10$\sqrt{2}$秒,则正立方体的边长为0.2米.若甲壳虫从a爬向f点,所用最短时间为22.4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成液态而贮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把打火机打破了,液态丁烷就会迅速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我们可以闻到一阵刺鼻的味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暑假之间,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一方面,爸爸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另一方面,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2)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有两个定值电阻R1=6Ω,R2=12Ω,串联后接在某电源上,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2;若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上,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2:1;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