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一小鸟在一水深为5m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离水面高为3m时,它在水中的像离小鸟6m;如果在湖水中刚好有一潜水员从水中看到了空中的小鸟,则他看到的是变高(高/低)了的虚像.

分析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体在平静的水面上成像,水面是反射面,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是针对水面来讲的,跟水的深度没有关系.由此可以判断小鸟的像和小鸟之间的距离;
(2)光发生折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才能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一条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后,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一条光线,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反向射出.

解答 解:(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水面是反射面,小鸟的像和小鸟到水面的距离相等,都是3m,所以小鸟的“倒影”到小鸟的距离是6m.
(2)小鸟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由光发生折射的条件知,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到空中飞鸟,实际是变高了的小鸟虚像
故答案为:6;高.

点评 针对此类型的题目,明确谁是反射面是关键,然后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分析;本题还考查了光的折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筷子“弯折”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小军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甲是调节天平平衡前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石块的质量是52.2g
C.石块的体积是20cm3D.石块的密度是2.6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动能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速度有关.
(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物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身边的物理量估测的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200mA
B.一枚鸡蛋的质量约200g
C.普通居民住房的房间门高约3m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中的线段AB表示.则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甲是电阻R1和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灯泡上标有“12V 9.6W”的字样.将它们按图乙所示的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5A”,电流表使用的量程是0~3A,电源电压不变.

(1)求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2)当只闭合开关S、S2,滑片P位于a端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1W,求电源电压
(3)开关和滑片分别置于什么位置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是李强同学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他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1)在实验中,李强同学可以采用改变电源电压或灯的规格 的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
(2)他做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的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①④⑤,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4.4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4×103kg/m3.(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