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是小冬同学“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他用完全相同的两套装置,同时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温度计.
(2)实验中利用相同热源给物质加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反映的,这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加热时间/min012345
温度/℃甲液体202224262830
乙液体202530354045
(3)上表是小冬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液体吸热能力大于(填“大于”“小于”“等于”)乙液体吸热能力,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液体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之比是5:2.
(4)实验结束后,小冬得知甲、乙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若有10kg这种液体,温度升高20℃,吸收的热量全部由酒精完全燃烧获得,则至少要消耗140g酒精(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
(5)小红想用与小冬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升高温度(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

分析 (1)实验中需给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从而可确定所需的测量工具;
(2)实验中用到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分析甲乙两种液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变化较慢的,吸热能力更强;
根据升高相同温度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吸收热量的关系;
(4)根据Q=cm△t计算出某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根据Q=mq可知消耗究竟的质量;
(5)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小冬的方法是加热相同的时间,从而可确定小红的方案应为升高相同的温度.

解答 解:(1)实验中需给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所以除了天平外,还需要秒表和温度计;
(2)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到的是转换法;
(3)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乙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更慢,所以要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吸收更多的热量,可知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大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
根据数据,同是由20℃升高到30℃,甲用了5min,乙用了2min,可知甲吸收热量与乙吸收热量之比为:5:2;
(4)液体吸收热量为:
Q=cm△t=2.1×103J/(kg•℃)×10kg×20℃=4.2×105J;
由Q=mq得,酒精的质量:
m=$\frac{{Q}_{放}}{q}$=$\frac{{Q}_{吸}}{q}$=$\frac{4.2×1{0}^{5}J}{3.0×1{0}^{7}J/kg}$=0.014kg=140g;
(5)由数据可知小冬的方法是加热相同的时间,所以小红的方案应为升高相同的温度.
故答案为:(1)秒表、温度计;(2)加热时间;转换;(3)大于;5:2;(4)140;(5)升高温度.

点评 考查了物体吸收热量的知识点,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本实验的几个关键点:一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二是用好控制变量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A、B两种物质受热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问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象回答:在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B,该晶体的熔点为80℃,该晶体加热5min后开始熔化,你认为另一种物质不是晶体的理由是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与实际相符是(  )
A.一幢普通楼房的高度200mB.橡皮擦从课桌掉到地面的时间为5s
C.一张卷纸的厚度大约100μmD.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为5d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随着中缅天然气工程的全线贯通,玉溪市民可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天然气.一把茶壶里装有2.5L的水,水的初温为20℃,小华用燃气灶来烧水,使用了0.014m3天然气.[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求:
(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烧开这壶水,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天然气燃烧加热烧水的热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用手拧松瓶盖后,在空气推动瓶盖冲出瓶口这个过程中(  )
A.
瓶口出现的“白雾”就是水蒸气
B.
瓶口“白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C.
空气对瓶盖做功,空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D.
该过程能量转换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4.完成图中的各图.(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或电流方向或填上电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量出了凸透镜的焦距,然后用该凸透镜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关于两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B.乙图中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C.乙图中若用透镜的硬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只能呈现出蜡烛上半部分的像
D.利用乙图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低,应将蜡烛向下(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7cm处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投影仪.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这时应从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学完透镜知识之后,军军同学认为:“将凸透镜放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之间,只移动中间的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成像”.军军的说法是否正确呢?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成了A、B两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各自的探究.
(1)图为A小组同学们的探究情况,他们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好后,发现凸透镜调整到图示位置时刚好可以在屏上行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实(“实”或“虚”)像.

(2)A组同学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向左(“左”或“右”)移动透镜,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放大(“放大”或“缩小”)的.
(3)B组同学使用了完全一样的器材研究这个问题.实验前,他们将火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都调整到了同一高度,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中间的透镜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同时这也说明军军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