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小强在立定跳远起跳时,用力向后蹬地,就能获得向前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强离开地面,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小强的运动状态.

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1)立定跳远时,脚用力向后蹬地,对地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地同时对人施加向前的力,人才会向前跳起.
(2)小强离开地面,地面的弹力使小强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干燥的冬季,小明的妈妈在使用塑料杯从米袋中盛米时,发现塑料杯的外壁上会粘几颗米粒,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两千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顺序正确的是D.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我们初中物理中也用到此方法进行研究的有: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写出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粗糙斜面的细杆上,另一端系一物块,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系统静止.则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  )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无摩擦力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重7N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溢出了0.5kg的水,物体受到浮力是(  )
A.5NB.小于或等于5NC.大于或等于5N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元件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6A,并联的总电阻是3.33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探究水加热时的温度,温度计内的物质没有变化的是(  )
A.比热容B.内能C.体积D.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回顾实验和探究:(将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
步骤
①实验步骤和数据如图所示(放石块前,A图的溢水杯中盛满了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D(填字母). 
分析
论证
②浸没在溢水杯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大小是1.5N,由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拓展
计算
③实验中,石块的密度是4×103kg/m3;把此石块浸没在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2N.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
装置
 
结论①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U型管的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②甲、乙两组实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丙、丁两组实验说明,深度越大,压强越大;乙丙两组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将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消耗的功率为P1,R2消耗的功率为2P1.将这两个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1:2
B.串联时R2消耗的功率为$\frac{2}{3}$P1
C.并联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1
D.串联时两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frac{2}{3}$P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