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在同一高度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判断:凸透镜甲的焦距较大,凸透镜乙折光能力更强.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知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f.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 解: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由题意知,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即v=20cm.
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所以此时物距大于2f,而像距处于f和2f之间.
所以f<20cm<2f,所以10cm<f<20cm.
而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
所以20cm>2f,所以f<10cm.所以凸透镜甲的焦距较大,折射光的能力弱,凸透镜乙的焦距较小,折射光的能力强.
故答案为:在同一高度;甲;乙.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做到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中学生的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B.身高大约为160m
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D.一个中学生重约5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陈强同学能连续匀速做16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现要估测陈强同学做动作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身高B.体重C.臂长D.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第①③④等几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此实验还探究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排开液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是海炫同学学习物理后总结出的知识结构,其中有错误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蜡烛放在a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d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a处的成像规律是照相机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3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较大(选填“较大”或“较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折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使用时可以减小压强的是(  )
A.
逃生锤
B.
削皮器
C.
金属锥
D.
背包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1)为了减小误差,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为DABC或ADBC.
(2)图中AB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
(3)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F/N桶与排出水总重G1/N空桶重
G0/N
浮力
F/N
排开水重
G/N
11.20.70.51.10.60.5
22.01.40.61.10.60.5
33.02.21.40.60.8
①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
②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2N,G排的数据改为0.6N.小华认为小新的做法不合理,正确的做法是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我国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和小丽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小刚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81.8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46cm3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1.1g/c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已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将烧杯内的石油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量的石油体积偏小.
小丽在实验时发现量筒刻度不清,于是利用烧杯、水、天平也测出了石油的密度.请你把下列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石油密度的表达式.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在烧杯里装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c)将烧杯中的水倒净并擦干烧杯,在烧杯中装满石油,称出总质量为m3
(d)石油密度表达式为$\frac{{m}_{3}-{m}_{1}}{{m}_{2}-{m}_{1}}{ρ}_{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