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b端,此时电阻R1和R2的功率相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B. 电阻R1的功率小于R2的功率
C. 电阻R1的电流变化量小于电阻R2的电流变化量
D. 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化量小于电阻R2的电流变化量
【答案】AB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电阻R与R2并联再与R1串联,当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的过程中,R连入阻值变小,由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R与R2并联部分电阻减小,因此总电阻减小,故A正确;滑片P位于b端时电阻R1和R2的功率相等;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R与R2并联部分电阻减小,故R与R2并联部分分得电压减小,即R2两端电压减小,R1两端电压增大,根据P=U2/R可知,R1的功率将大于电阻R2的功率,故B错误;根据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1=I2+IR,根据P=I2R,滑片P位于b端时电阻R1和R2的功率相等,因此可得R1<R2,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电源电压不变,当R与R2并联部分分得电压减小,即R2两端电压减小,R1两端电压增大,所以△U1=△U2,
由I=U/R可知,△I=△U/R,所以△I1>△I2,故C错误;由于R与R2是并联的,所以△UR=△U2,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R连入阻值变小,R2为定值电阻,根据I=U/R可知,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化量大于电阻R2的电流变化量,故D错误;应选A。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
(2)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很大时,尽管用非常大的力拨钢尺,但也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唐朝诗人于良史在其《春山夜月》里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更是千古名句.“掬水月在手”属于光的_____(选填“反射”、“折射”、“直线传播”),“弄花香满衣”是一种_____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都装有一些水将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两个空心球a、b,分别放入两个烧杯的水中,静止时,a球下沉到烧杯底部,b球漂浮在水面,且两个烧杯中的水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相等
B、a球受到的浮力大于b球受到的浮力
C、a球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b球材料的密度
D、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受力不平衡时会发生形变.此装置( )
A. 左右构成一个连通器
B. 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液体密度有关
C. 可以验证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 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和体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在转弯前,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这根杆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前转向灯坏了时后转向灯还能亮,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量事实表明,只有不高于_______V的电压才是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当因出汗或其他因素导致双手潮湿时,人若接触较高的电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此时人的电阻会明显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