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④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 解: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目的是寻找规律;
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目的是寻找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④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综合分析①④减小误差.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 物理实验中,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保持S1和S2断开,让P缓慢向右滑动,灯泡L变亮甚至可能被烧毁 | |
B. | 若保持P在a处不动,S1仍断开,闭合S2后,A表和V表示数均变小 | |
C. | 若保持P在a处不动,同时闭合S1和S2后,A表和V表示数将变大 | |
D. | 若保持S1和S2断开,P移至变阻器最右端b,再闭合S1后,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F/N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p/Pa | 700 | 820 | 940 | 1060 | 1180 | 1300 |
A. | p=60$\frac{Pa}{N}$•F+100Pa | B. | F=60$\frac{Pa}{N}$•p+100Pa | C. | p=60$\frac{Pa}{N}$•F | D. | p=60$\frac{Pa}{N}$•F+100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 |
B. |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 |
C. |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 |
D. |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考生匀速跑过弯道时,其运动状态不变 | |
B. | 考生跑到终点后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 |
C. | 跑到终点时,若考生受的所有力突然消失,则考生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 |
D. | 考生向前运动过程中需要向后蹬地,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其中“坐地”和“日行”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 |
B. | 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 |
C. | 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
D. | 杜牧《盆地》诗词“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白云生镜里”是平面镜成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凝固时放热 | B. | 水汽化时吸热 | ||
C. | 水的比热容大 | D. |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