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昭通)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G,物体在10s内上升了1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求:(1)拉力的功率;
    (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分析:(1)已知物体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已知机械效率,根据公式η=
W有用
W
可求拉力做的总功,还知道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进一步求出拉力的大小;
再利用公式P=
W
t
求出拉力的功率;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与动滑轮重力的
1
3
,从而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额外功等于总功与有用功之差,额外功就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根据公式W=Gh可求动滑轮的重力.
解答:解:(1)有用功W有用=Gh=1200N×1m=1200J;拉力做的总功W=
W有用
η
=
1200J
0.8
=1500J;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3×1m=3m;
拉力的大小F=
W
S
=
1500J
3m
=500N;
拉力的功率P=
W
t
=
FS
t
=
500N×3m
10s
=150W;
答:拉力的功率为150W;
(2)由二力平衡条件得:G=3F-G=3×500N-1200N=300N;
或:W=W-W=500N×3m-1200N×1m=300J;
G=
W
h
=
300J
1m
=300N.
答:动滑轮重力为300N.
点评: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功率、动滑轮的重力等的就是,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动滑轮的重力,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昭通)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昭通)小明用伏安法来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额定电流小于0.3A”).

(1)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请在图1的“”内填入合适的元件符号.
(2)图2是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表的示数,①请在电压表中画出所表示的示数;②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0.3
0.3
A;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是
8.3
8.3
Ω(保留一位小数).
(3)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4)在多次测小灯泡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也增大,原因是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昭通)为了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为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方案如下(以下所有弹簧被压缩后都未超过其弹性限度):
①将A、B两根外形完全相同,材料不同的弹簧分别按图甲安装好;
②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见图乙),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将小球置于弹簧B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2
④比较S1、S2得出结论.
(1)比较以上实验数据,若
S1不等于S2
S1不等于S2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若
S1等于S2
S1等于S2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无关.
(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请你按要求举出两个在探究中用转换法的实例:
①热学:
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通过扩散现象证明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通过扩散现象证明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②电学:
通过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说明磁性的强弱
通过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说明磁性的强弱

(3)请将探究猜想二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按如图13甲安装好;
②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2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3
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改变,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4
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改变,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4

比较S3和S4得出结论
比较S3和S4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昭通)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了探究.
(1)甲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2N)、天平(带砝码盒)、量筒及水、蜡块(10g左右)
探究问题:蜡块的上浮条件.
实验过程:
①首先测量蜡块的重力:方案一是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蜡块的重力;方案二是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求出重力.
你支持方案
,理由是
因为弹簧秤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
因为弹簧秤的分度值大于蜡块的重力

②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
蜡块没有浸没在水中

③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乙同学的探究方案
实验器材:装有水的大烧杯、蜡块、铁钉(见右图).
探究问题:蜡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过程:把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
蜡块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为了使浸没在水中的蜡块会下沉,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蜡块中,然后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沉入水底.
方案二: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部分插入蜡块中,将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蜡块也沉入水底.
①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在蜡块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重力
重力
的大小.
②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

③虽然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方案一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方案一是在改变物体重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
方案一是在改变物体重力的同时,控制了浮力不变这一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