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B.6cm<f<18cmC.9cm<f<12cmD.18cm<f<24cm

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当物距处于1倍和2 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时,根据物距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别列出不等式,从而确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

解答 解: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6cm<f-----①;
当物距为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则9cm<f<18cm-----②;
当物距为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③.
综合3个不等式可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9cm<f<12cm.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知道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解不等式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砂石的比热容小于4.2×103J/(kg•℃)
C.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D.高原上的大气压一般低于1.013×103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当把凸透镜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的中央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为了探究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把蜡烛放在正确位置后,应该将光屏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使它到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20cm.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并且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蜡烛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cm.

(1)调整好器材后,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B、C两点之间;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1)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将蜡烛移到B点左侧,将光屏移到E、F两点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上实验课时,程东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的阻值.用被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三节干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等器材做如下实验: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的各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处.(选填A或B)
(3)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电阻断路.
(4)排除故障后,若某次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大小如图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2.6V,电流表的示数是
0.26A,则本次所测电阻的阻值是10Ω.
(5)由于本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字迹已模糊不清(可能是0~20Ω或0~30Ω),请你利用本实验中的器材,包括已经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得到阻值为R的电阻,在不使用电压表的前提下,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ax.(可画电路图帮助说明)
①写出实验步骤(用相应的符号代替物理量):如图1将滑片滑到最左端a,测得电流为I1;将滑片滑到最右端b,测得电流为I2
②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表达式:R′max=$\frac{({I}_{1}-{I}_{2})R}{{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做观察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光屏和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并且要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位置.若得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先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蜡烛放在C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2)把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3)把蜡烛放在D点时,光屏上没有像,而在与物体同侧成放大虚象.
(4)把蜡烛从A点逐渐向D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变大.(填“变大”、“变小”、“不变”)
(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D.
A、在光具座的标尺上读出蜡烛的物距或像距
B、光屏不能放得太高,否则不能接收到像
C、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D、开始实验,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光屏和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图甲,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入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透镜的焦距是10 cm.
(2)实验中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上/下)调整.
(3)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缩小(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照相机.
(4)在上述步骤(3)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靠近(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小(变大/变小/不变).
(5)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完整的像(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的是我国首艘“海上飞船”-“翔州1”.船体总长12.7米,总宽11米,总高3.9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5吨.最快航速可达210公里/小时,最高能爬升至150米,可乘坐7人.它既可以在水中航行,又可以贴近水面飞行.该设计利用了“翼地效应”,即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是地面(或水面)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
(1)根据以上资料可知:“翔州1”在水面上飞行时,机翼下(填“上”或“下”)表面受到的空气压强较大,“翼地效应”能使它比普通飞机获得更大的升力,是因为地面(或水面)对机翼下方气流有向上的推力,这是利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力的相互作用
(2)分析资料,并计算“翔州1”最大吃水体积至少应该设计为多少m3?(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3)为了确保行驶的安全,这种“海上飞船”一般飞行不能离地太高,科研人员为此要给它安装一套高度检测装置,使它能精确快速地测量离地高度,据此工程人员应选用电磁波(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若测距传感器的阻值R1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如图乙的检测电路采用了“稳流电源”(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要使高度表(实质是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能随飞行高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示数刻度均匀,则此高度表应安装在c(选填“a”、“b”或“c”)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洗澡水温为65℃B.篮球直径是20dm
C.步行速度是1.3m/sD.鸡蛋质量是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