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电阻R1:R2=1:2,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1:2,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电源上,电流之比是2:1.

分析 两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两电阻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的电流之比.

解答 解:两电阻串联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frac{{U}_{1}}{{U}_{2}}$=$\frac{I{R}_{1}}{I{R}_{2}}$=$\frac{{R}_{1}}{{R}_{2}}$=$\frac{1}{2}$;
两电阻并联时,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
$\frac{{I}_{1}}{{I}_{2}}$=$\frac{\frac{U}{{R}_{1}}}{\frac{U}{{R}_{2}}}$=$\frac{{R}_{2}}{{R}_{1}}$=$\frac{2}{1}$.
故答案为:1:2; 2: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面积引起电阻偏小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小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的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
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绝缘体.(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B.A一定不带电
C.A、C带异种电荷D.A、B、C均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甲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质量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A(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前A(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高度(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减小斜面坡度.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6)这个实验中,利用B被撞后移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②.(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7)为了让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让两球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而是设计了如乙图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不合理(合理/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电阻R1=8欧,R2=12欧,它们串联后电流之比1:1,电压之比2:3,并联后总电阻为4.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①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高(选填“高”或“低”).
②当水沸腾时能看水中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液化现象.
③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非典不是100℃原因是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两根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均为1000mm的金属丝a、b,连接成如图甲的实验电路,O、M分别是金属丝a、b的端点,P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触点.闭合开关,在P点从O点移动到M点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始终为I=1.25A.电压表示数U随OP间距离x的变化如表:
x/mm6007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U/A4.505.005.506.006.506.757.007.257.507.75
(1)当OP=1000mm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请在表格处填上此时的U值.
(2)金属丝a的总阻值Ra=5.2Ω.
(3)请在图丙的坐标中绘出电压表示数U随x变化的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小明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2)小明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小明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小明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丙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丙图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小明的问题.结论:使用滑轮组不能省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