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试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的过程速度越来越大.
(4)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选填“大”或“小”).

分析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B和BC走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较vAB和vBC大小即可;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答 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3)由图知,小车通过AB和BC走的路程sAB=10.0dm-6.0dmm=4.0dm=0.4m,sBC=6.0dm-1.0dmm=5.0dm=0.5m,
所用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tBC=15:35:23-15:35:22=1s,
速度:vAB=$\frac{{s}_{AB}}{{t}_{AB}}$=$\frac{0.4m}{2s}$=0.2m/s,
vBC=$\frac{{s}_{BC}}{{t}_{BC}}$=$\frac{0.5m}{1s}$=0.5m/s;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vAB<vBC,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
(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v=$\frac{s}{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frac{s}{t}$;(2)小;(3)大;(4)大.

点评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水在蒸发(填“蒸发”或“沸腾”)过程中吸热(填“吸热”或“放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黑画出的下列如图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熔点的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冰、玻璃、铁中,没有确定熔点的是玻璃.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是固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是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流表的示数图.在选择量程时不知电流大小时应先进行试触,让电流从“+”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电流表甲的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读数甲是0.26A,乙是2.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

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89898
(1)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中a、b所示.则图中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3)如图2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
(4)若想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只答出一种方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小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10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5m,物体重力做功是0J,小华做功的功率是5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1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BD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3)如图2,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下 (上/下)调整.
(4)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看到.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5)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 (左/右)移.
(6)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3),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 (左/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我们能看见物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物体本身是光源B.物体必须放在阳光下
C.物体发出(或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D.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