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小青和小红都想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小青的方法是: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则,她应向右(选填“左”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收集数据:
①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没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1=33.4g,如图1甲所示;
②将瓶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没出瓶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如图1乙所示;
③用量筒测出倒入液体的体积V,图丙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ρ=0.8g/cm3.(写出具体数值)
(2)小红用水、石块(密度大于被测液体密度)、烧杯、弹簧测力计也测到了该液体的密度,如图2所示(ρ为已知):
①用细线系住石块,并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G,如图2甲所示;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浸没在水中,测得拉力为F1,如图2乙所示;
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测得拉力为F2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frac{G-{F}_{2}}{G-{F}_{1}}$ρ,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frac{G{ρ}_{水}}{G-{F}_{1}}$(用本次实验收集到的物理量表达,水的密度用ρ表达)
(3)从实验操作的简单、方便这个角度来看小红(选填:“小青”或“小红”)的方法更好.

分析 (1)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①由图甲读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1(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②由图乙读出瓶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③由图丙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
利用称重法求石块全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V=V石块,再利用FgV公式变形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利用重力公式求石块的质量,V=V石块=,再利用ρ=$\frac{m}{V}$求出物体的密度.
(3)根据小红和小青的实验步骤比较解答.

解答 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指针左偏,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①由图甲读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m1=20g+10g+3.4g=33.4g,
②由图乙读出瓶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10g+5g+2.4g=17.4g,
③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20ml=20cm3,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m1-m2=33.4g-17.4g=16g,
液体的密度ρ=$\frac{m}{V}$=$\frac{16g}{20c{m}^{3}}$=0.8g/cm3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受到的重力G;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F1
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G-F1
小石块的体积为V=$\frac{{F}_{浮}}{{ρ}_{水}g}$=$\frac{G-{F}_{1}}{{ρ}_{水}g}$,所以小石块的密度ρ=$\frac{m}{V}$=$\frac{G}{gV}$=$\frac{G}{g\frac{G-{F}_{1}}{{ρ}_{水}g}}$=$\frac{G{ρ}_{水}}{G-{F}_{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受到的拉力F2
小石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液=G-F2
液体的密度为ρ=$\frac{{F}_{浮液}}{Vg}$=$\frac{G-{F}_{2}}{\frac{G-{F}_{1}}{{ρ}_{水}g}g}$=$\frac{G-{F}_{2}}{G-{F}_{1}}$ρ
(3)从实验操作的简单、方便这个角度来看小红的方法更好.
故答案为:
(1)右;33.4;0.8;(2)浸没;$\frac{G-{F}_{2}}{G-{F}_{1}}$ρ;$\frac{G{ρ}_{水}}{G-{F}_{1}}$;(3)小红.

点评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了常规的密度测量方法,又考查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知识间接测量密度,重点是利用称重法求浮力的大小,再根据重力求出质量,根据浮力求出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 如图所示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一样大B.甲大于乙C.乙大于甲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向右偏,然后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BCA(填字母代号).
(3)图是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则m1=151.4g,
(4)已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为188.2g,根据图中的示数,算出这种液体的密度是0.8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调光台灯的电路提,他将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阻值不随温度变化)通过滑片P连入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左端A滑到最右端B的过程中,小灯泡I-U关系图象(实线部分)如图所示,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2)电阻丝AB的总阻值R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功率跟电阻的关系”,他找来额定电压分别是3.8V和2.58V的L1、L2两只灯泡.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
(1)请用铅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
(2)当小明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1微微发光,看不见灯L2发光,立即判断出灯L2的灯丝断了,你认为他的判断对不对?并请你简要说明理由:不对; 如果L2的灯丝断了,电路中就无电流,灯L1就不会亮.
(3)在老师的提示后,小明移动滑片,测量出了灯L1、L2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并计算出实际功率和对应的电阻.记录结果见下表:
次数电流/A电压/V实际功率/W电阻/Ω
灯L1灯L2灯L1灯L2灯L1灯L2
10.160.960.320.150.056.02.0
20.181.300.640.230.127.23.6
30.33.802.501.140.7512.78.3
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的电阻成正比(“正比”或“反比”).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是:电流相等.
(4)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利用电压表和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测量出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请添加两条导线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请把小明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②请用R0及实验数据表示出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P=$\frac{2.5U-6.25}{{R}_{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苹果是一种智慧之果,它具有传奇般的色彩.网络上曾盛行这样一种说法:上帝的苹果树共结了三个苹果,第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第二个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第三个苹果送给了乔布斯.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次有关苹果的探索之旅吧!
(一).测量苹果的密度:
方法一:如图1所示,用天平测得苹果的质量为162.4g;若苹果的体积为20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0.812g/cm3

方法二:将苹果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测得从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V1;再用细针缓缓地将苹果全部压入水中,从杯中又溢出了体积为V2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苹果密度的表达式为ρ苹果=$\frac{{V}_{1}}{{V}_{1}+{V}_{2}}$•ρ
(二).科学探究: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U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h的关系.
在苹果中插入铜片和锌片,就能自制成为一个苹果电池,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那么,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有怎样的关系呢?某实验小组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两电极插入的深度h/cm123456
苹果电池电压U/V0.120.180.220.270.30.34
(1)实验时,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电极插入苹果的深度;
(2)小组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当深度为5cm时,电压表示数如图3所示,请将电压值填入下表空格中;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随电极插入苹果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科学猜想:苹果电池的电压大小还可能与苹果的种类有关;
(5)如果实验前不知道苹果电池的正负极,可以使用电压表来判断,你认为还可以使用电流表(或发光二极管、小磁针)(填写一种实验器材)来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如图甲的装置.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端挂上相同钩码如图乙所示,此时小卡片能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学习摩擦力时,小丽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为此,她分别进行了探究实验.在小丽通过图的装置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
(1)自变量是接触面的面积大小;
(2)匀速拉动木块,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即等于绳的拉力大小,这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