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一工棚的油毡屋顶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不能表明(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解:(1)小孔成的像是太阳的像,太阳是什么形状,像就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圆形的,故像也是圆形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AD.
本题考查小孔成像,注意两点:
(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小孔的远近有关,离小孔越远,成的像越小;
(2)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没有任何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8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300N,将重物提升3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

(1)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移动光屏在离透镜20cm处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铜密度为8.9×103 kg/m3 , 酒精密度为0.8×103 kg/m3 , 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20 g
B.10 g
C.16 g
D.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以上两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条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与镜面的夹角是15°,则反射角是度.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逆时针转动15°,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111g/cm3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1)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通常,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2)小华对混合液的沸点与含水量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沸点可能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之比)的变化而变化.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小华继续探究混合液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

含水量W/%

50

40

30

20

10

5

混合液沸点t/℃

107

110

116

124

141

160

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含水量W与混合液沸点t的关系图线.

混合液的含水量为15%时,沸点是

为什么混合液的沸点会随含水量变化而变化呢?小华提出猜想:可能是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导致混合液沸点发生变化.

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冬天,草地上的白霜是现象,这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