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观察气体的扩散现象时,应选择图中的乙(选填“甲”或“乙”)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就会逐渐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分析 (1)扩散现象:某种物质的分子扩散运动到其它物质中的过程;
(2)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解答 解:在实验中,应按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如果按图甲装置进行,两种气体就会逐渐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是由于重力的因素,不能说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乙.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根据气体的密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装置和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大
B.F2较大
C.F1、F2、F3所做的功相等
D.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F1、F2、F3所做的功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如图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凸透镜可当照相机(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使用.
(3)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换用的凸透镜焦距为C(选填以下选项)
A.6cm     B.8cm     C.15cm       D.3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滑轮组将重为5N的钩码匀速提升10cm,如图所示,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2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横截面积均为S=1cm2的物体A与塑料B粘合成一个粘合体,全长为l=50cm,粘合体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浸入水中的长度为$\frac{4}{5}$l,如图所示,现将浮出水面部分切掉,以后每浮出水面一部分,稳定后就把它切掉.已知ρ=1.0×103kg/m3,ρB=0.4×103kg/m3,g取10N/kg.求:
(1)粘合体未被切前,A底面受到水的压强;
(2)粘合体未被切前的总质量;
(3)第一次切掉后,稳定时浸入水中的长度;
(4)第四次切掉后,稳定时浮出水面部分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标有“220V    100W”的电烙铁,忽略电阻变化.
(1)求它的电阻;
(2)求它的额定电流;
(3)将它接在110V的电压下工作,求此时的实际功率以及1分钟内产生的总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0℃的冰块有内能,因为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芳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透镜两侧如图所示:

(1)为找到烛焰清晰的像,芳芳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光屏上所成的像是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是等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再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这时蜡烛应适当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获得清晰的实像;
(2)某次实验中如果一只瓢虫恰好落在了透镜上,则在光屏上能(选填“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探究实验,请从下列实验器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D
A.厚3mm的平面镜
B.厚2mm的平面镜
C.厚3mm的玻璃板
D.厚2mm的玻璃板
(2)实验中选取A、B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与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将白纸放在玻璃后蜡烛像的位置,纸张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
(4)为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结论,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下列实验多次试验的目的与本实验不同的是C.
A.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测平均速度
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