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与转孔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前进的自行车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分析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对摩擦力进行分类,分为三类:
(1)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
(2)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
(3)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

解答 解:(1)用卷笔刀刨铅笔时,铅笔与卷笔刀之间的摩擦,有相对滑动,属于滑动摩擦;
(2)前进的自行车后轮在地面上滚动,因此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故答案为:滑动;滚动.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定义,要仔细的从字面上进行分析:滑动摩擦是一个物体A在另一物体B表面上相对于B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而滚动摩擦则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a.b.c.d 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①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②通过比较a、b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③通过比较b、c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④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电流一定时.
(2)本实验中用到了多种研究方法.
①如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时,就应控制电流相等,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这
种方法不同的是C
A.研究电流大小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B.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②本实验中还用到了其他研究方法,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什么来显示,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
和这种方法不同的是A
A.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时,用电压和电流之积来表示电功率
B.研究电热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电热多少
C.研究动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小木块被推开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3)本实验进行了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下列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B
A.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C.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所受浮力将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航母将上浮一些(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位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生活中使用的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灯丝的温度很高(约2000℃).假设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R1,没有工作时的电阻是R2,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R1>R2;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将两根材料、长度均相同,粗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在相同的电路中,这是用来研究电阻大小与电流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乙两小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甲组选取的定值电阻为15Ω,电阻箱阻值如图乙所示,其值为35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5V,则该小组所用电源的电压为多少伏?
(2)实验中若增大电阻箱阻值,电压表示数将上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 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

(1)析图a、b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分析图a、d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力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相关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注:ρ=0.9×103kg/m3)(  )
A.增大$\frac{1}{10}$B.减小$\frac{1}{10}$C.增大$\frac{1}{9}$D.减小$\frac{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1)完成图1中光路图.

(2)画出图2中F1的力臂l1,并在A点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麦兜同学在课堂上完成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论.同时他对实像和虚像产生了兴趣,实像和虚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他决定和几个小朋友继续探究:
他们找来焦距分别为10cm、15cm和30cm的凸透镜,长约一米的光具座,蜡烛、火柴和光屏.
麦兜同学选择了焦距15cm的凸透镜,并和其他器材组装好了光具座,如图所示,他移动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对应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并记录物距u和像距v以及成像特征;并在此过程中请麦唛同学与光屏并排坐好,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并随着光屏一起移动.直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在上面找不到像,仔细分析数据,发现此时物距非常接近15cm,继续向透镜方向移动蜡烛,依然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麦兜同学摇着大脑袋想了一下,发现以上实验过程验证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物距要大于焦距.
而麦唛同学却告诉麦兜,他一直都能透过透镜看到火焰;但是当光屏上找不到像之后,他能看到的火焰变成了正立的.由此,表兄弟两个找到了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的两个区别.你找到了么:
①实像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②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两位同学回顾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分析数据还发现了一条规律: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所成的实像将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并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
麦唛同学还提出,由刚才的实验过程立论比较单薄,希望再进行几次实验丰富数据.以下实验中需多次实验而且与麦唛目的相同的是B
A.体检时,测量麦兜的身高      B.上课时,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体检时,测量麦兜的体重      D.高烧时,每隔半小时测一次体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