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 s,汽车行驶距离为35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

(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

【答案】(1)10m(2)0.9s

【解析】

(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

(1)已知刹车反应时间是0.5s,此时的速度: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此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距离:

即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5m,则经过10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1)可知,刹车后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

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m,汽车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仍为25m,则此时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得,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答:(1)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10m距离才开始减速;(2)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9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甲图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乙中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B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均为2f

1)请画出图乙中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2)在图乙中,设物体AB的高度为h1,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的高度为h2,物理学中将h2h1的比值称为放大率,用字母n表示,试运用几何知识证明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为电压可调的直流学生电源,R0是定值电阻,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8V,图乙是灯泡L2U I图象.

1)当开关Sa时,电压表示数为1.0V,电流表示数为0.25A,求R0的阻值;

2)当开关Sa时,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正常发光,此时R0消耗的功率为1W,求灯泡L1的额定功率;

3)开关Sb时,通过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1正常发光,1min该电路消耗电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选择蜂蜡和海波研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2)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是为了使固态小颗粒____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4)丙图是该同学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填持续上升保持不变一直下降),处于_____(填固体固液共存液体)状态。

(5)丁图是该同学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蜂蜡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技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太阳能水上漂浮房,漂浮房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不仅为人们到海滨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太阳能是一种_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漂浮房冬暖夏凉,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较大的特性.科技人员给两个容器中的水加热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容器中水的质量_________.(选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内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沸腾.水沸腾后,橡胶塞从试管口飞出,试管口附近有白气产生.关于上述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B. 水升温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使内能增加的过程

C. 试管口附近出现白气的过程,是内能增加的过程

D. 活塞飞出的过程,是通过做功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在第1次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

5)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的成像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