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一 次.

分析 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 解:
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frac{s}{{v}_{1}}$=$\frac{18m}{5200m/s}$≈0.003s;
t2=$\frac{s}{{v}_{2}}$=$\frac{18m}{1500m/s}$≈0.012s;
t3=$\frac{s}{{v}_{3}}$=$\frac{18m}{340m/s}$≈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答案为:一.

点评 如果是较长的管子,声音在三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间隔较长,可能会听到三次声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序号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 
20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157.5倒立、缩小的实像
 31010倒立、等大的实像
 47.515倒立、放大的实像
 5 A-正立、放大的虚像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察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2)此凸透镜的焦距为5cm
(3)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甲图中“E”的发光物体,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A、B、C、D中的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8.在图中,根据小磁针及磁感线(虚线)标出磁铁的N、S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闭合开关,将导体ab水平用力向右移动,结果导体cd也随之运动起来.对于该实验的原理和现象的分析,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乙装置中导线cd的运动方向不受ab运动方向的影响
B.甲装置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甲装置运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乙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小科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开始推箱子没动(图甲),然后加力箱子被推出去(图乙),最后箱子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图丙).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科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图甲:箱子受到摩擦力大于推力
C.图乙:因为小科对箱子施加了力且箱子被推动了,所以小科对箱子做了功
D.图丙:箱子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科对箱子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
B.将电压表换成电流表就能测出两极间的电流
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从铜电极流入
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器(500Ω 1.5A)、额定电压为3.5伏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7欧)、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是尚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小明将实验测得数据绘制成I-U图象如图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75瓦.
(3)从乙图可知通电灯丝的电阻不恒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观察和测量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适当的科学仪器不但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还有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

(1)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回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铅笔的长度是4.7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4.70cm.
(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如图所示,图丙温度计的示数是32℃.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如图丁所示,请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此错误造的后果是使加热过程中测出的温度值偏高(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雨后柏油路面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储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直至消失是升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