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右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右(填“左”或“右”)移动1格.
( 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455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①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结论 ②力和力臂是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相加
( 4 )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为:F1l1=F2l2

分析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杠杆右端偏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钩码移动的格数;
(3)要想验证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否正确应通过多次实验,防止偶然性;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 解:(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右端偏高,使杠杆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偏高的右端移动;
(2)由乙图可知,杠杆左端下沉,应将钩码右移,左端的钩码向右移动1个小格,杠杆符合F1l1=F2l2,所以杠杆平衡;
(3)①他们只从一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②且力和力臂是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故不能相加;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故答案为:(1)右;便于测量力臂;(2)右;1;(3)①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结论②力和力臂是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相加;(4)F1l1=F2l2

点评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24A~0.45A,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4.8V~9V.那么该电源的电压为9V,电阻R1的值为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如铁管等),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从而获救,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了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砝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改变振动部分弦的长短从而改变音调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力传感器
常见的一种力传感器由弹簧钢和应变片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弹簧钢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相同的应变片.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则弹簧钢发生弯曲,上应变片被拉伸,下应变片被压缩.
应变片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给上、下应变片提供相等且恒定不变的电流,上应变片两端电压为U1,下应变片两端电压为U2,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输出,用来反映力F的大小.
半导体应变片的阻值随温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为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分别给上、下应变片串联一只合适的电阻,进行温度补偿.串联合适的电阻后,测量结果不再受温度影响.

(1)若向下力F越小,弹簧钢的弯曲程度越小(大/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越小(大/小).
(2)若向下的外力F1时,上、下应变片的电阻分别是R1、R2;外力F2时,上、下应变片的电阻分别是R1′、R2′.若F1<F2,则R1、R2、R1′、R2′从大到小的排列是D
A.R1>R2>R1′>R2′B.R1′>R1>R2>R2
C.R1>R2>R2′>R1′D.R1>R1′>R2′>R2
(3)如果未进行温度补偿,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小(大/小).
(4)进行温度补偿时,应给下应变片串联的电阻,最合适的是图中的D.

(5)当F=0时,由于弹簧钢具有弹性势能,会导致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不等于0,产生“零误差”,需进行矫正.你的矫正“零误差”的方法是:对仪器进行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乘火车去参加车模比赛,在行驶的火车上,小明想:“人顺着和逆着火车的行驶方向以相同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小明和同学们讨论后,决定用随身携带的赛车进行实验探究,并设计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甲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两辆赛车同时开始做从A到B和从B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观察赛车是否同时到达各自的终点.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一辆赛车做从A到B的匀速直线运动,利用电子手表的停表功能测出赛车从A到B的运动时间;然后让该赛车以相等的速度做从B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测出运动时间.比较两次时间的长短.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针对方案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可取,请你说明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2)针对方案二,请你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下面的四副电路图中,电流表只测灯泡L2电流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
A.18cm=18×($\frac{1}{100}$)=0.18mB.18cm=18cm×($\frac{1}{100}$)=0.18m
C.18cm=18cm×($\frac{1}{100}$)m=0.18mD.18cm=18×($\frac{1}{100}$)m=0.18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B.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大D.第1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