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连续看书或屏幕一小时以上应让眼睛休息一下,休息的较好方法是看看远处或看看绿色的植物或花朵.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3)人眼之所以能看清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表面能将光线通过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成像的缘故.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C(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25cm             C.10cm~极远处           D.0~25cm.

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阅读分析题,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提供的材料,仔细阅读短文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明白眼睛成像的原理和明视距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漫反射的特点等逐一做出解答.

解答 解:(1)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获得清晰的像,相当于改变透镜的焦距;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3)漫反射的光可以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人眼之所以能看清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表面能将光线通过漫反射进入人眼后在视网膜成像的缘故.
(4)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因此,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故C正确.
故答案为:(1)倒立;(2)弯曲程度; 像距;(3)漫反射;(4)C.

点评 材料阅读题所占比例逐年递增,这类题型给出一个情景材料,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捕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材料阅读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所举事例贴近生活,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
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s/cm
1639
26515
361854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如图甲,第1次实验测力计示数是2.5N;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高度无关.
(2)如图乙,小张同学增加一个滑轮重复上述实验.
①小张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②两位同学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绳重及摩擦不计,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阅读下面文,回答问题.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1)人眼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与正常眼睛相比,近视眼肌状肌的调节能力变弱,晶状体的焦距不能调节到足够大 (选填“大“或“小“),导致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3)用普通照相机给人照完半身像后,再照全身像,需怎样调节?人远离相机,同时将镜头往后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B.千瓦、瓦都是电功率的单位
C.消耗电能多的用电器电功率越大
D.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是电学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其作用除保护电路外,还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其主要作用是改变电压,便于多次测量,得出普遍规律
B.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其主要作用是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便于多次测量,得出普遍规律
C.在“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的实验中,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2.7×1037.9×1038.9×103
比热容[J/(kg•℃)]0.8×1030.46×1030.39×103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丝在20℃时的电阻/Ω0.0270.0960.017
A.将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和铜丝串联在电路中,铁丝两端电压大
B.将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铝丝和铜丝并联在电路中,铝丝消耗功率大
C.质量相同的铝和铁升高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b是铁
D.若铜与铁的质量为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之比是92: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一质量为540g的金属块体积为200cm3.试求该金属块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图是某老师自制的演示近视眼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甲是当教师用手捏两块夹板时,相当于让模拟的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变强(选填:“强”或“弱”),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选填:“之前”或“之后”),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变模糊,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矫正,图乙是教师在模拟的眼镜的“晶状体”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便可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进入教室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