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分析 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解答 解: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故答案为:直线;曲线.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按照运动路线的形状对运动的分类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识记性题目,比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想起了自己使用平面镜的情景,靠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于是小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探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二: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步骤二(选填“步骤一”或“步骤二”);
(2)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D.
A、两者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两者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在镜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另一组的小红在做该实验时,将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且倾斜,则造成该现象的原因B
A、玻璃板有厚度
B、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A方向倾斜
C、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B方向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是5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m,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是5m
D.人到镜子的距离是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升华、熔化C.凝固、凝华、汽化D.凝华、熔化、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将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体积为25cm3铜球的质量为178g,该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球?空心体积多大?装满水后,总质量多大?(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中方法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4N.
(2)计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N.
(3)比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下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请用你手中的刻度尺测出图中物体的长度是2.8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根据你所学过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