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一艘轮船正在长江上航行,假设船体和货物总重为7500吨,江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轮船所受浮力多大?
(2)求船体浸在水面下的体积?
(3)请运用有关公式分析说明:这艘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时,船体是上浮还是下沉一些?

分析 (1)知道船体和货物总重,利用漂浮条件求船受到的浮力;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浸入)水的体积;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浮力不变,分析当液体密度增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是上浮还是下沉.

解答 解:(1)由于轮船处于漂浮状态,则:
F=G=mg=7.5×106kg×10N/kg=7.5×107N;
(2)由FVg可得船体浸在水面下的体积:
V=V=$\frac{{F}_{浮}}{{ρ}_{水}g}$=$\frac{7.5×1{0}^{7}N}{1.0×1{0}^{3}kg/{m}^{3}×10N/kg}$=7.5×103m3
(3)由于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始终是漂浮,所以F=G
又FVg,
则:ρ江水V排江g=ρ海水V排海g,
已知:ρ江水<ρ海水
所以,V排江>V排海,则船体会上浮一些.
答:(1)轮船所受浮力为7.5×107N;
(2)船体浸在水面下的体积为7.5×103m3
(3)这艘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时,船体会上浮一些.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综合性强,有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圆柱形物体A,将其放置于空烧杯中,然后逐渐向烧杯中倒水,整个过程中保持物体A的位置不动,如图甲所示.依次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和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则由图象可知当烧杯内水深为15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物体A的密度为1.25×10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甲表示某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凹透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图乙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线圈中电流越大,指针偏转角度就越大.关于电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指针的偏转方向会改变
B.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流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D.线圈中电流大小变化时,其所受磁场力大小永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P长2m,能绕O点转动,P端用细绳悬于N点.现有一质量为1kg的物体A通过滑环挂在M点(滑环和绳子的质量可忽略),OM的长度为0.2m,由于杆OP与水平方向成30°角倾斜,滑环刚好能由M向P端匀速滑动,滑动速度为0.02m/s,细强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9N(g取10N/kg).请计算:
(1)滑环从M点开始滑动,经过多少秒后细绳会断裂.
(2)从滑环自M点滑动到细强PN断裂时,A在竖起方向上下落的高度为多少米,A所受重力做的功是多少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目的是(  )
A.甲图中,研究杠杆的平衡时,通过改变动力(或动力臂)和阻力(或阻力臂)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B.乙图中,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阻R由10Ω换为20Ω后将变阻器的P点向左移动
C.丙图中,为了使试管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
D.丁图中,为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是否与磁场方向有关,应调换磁性更强的磁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1)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如图,属于电动机原理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是导体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定值电阻
B.当甲两端电压为3V时,R=0.2Ω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路电流为0.2A时,电路总电压是3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甲两端电压为2V时,甲、乙电功率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