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是小雄同学连接的实物图,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分析 根据实物图中可以看出,灯泡和电动机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开关S1控制干路,开关S2控制L2所在的支路,据此画出电路图.

解答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开关S1开始分支,一支经开关S2、灯泡L2,另一支经电流表、灯泡L1,然后共同经电动机回到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和电流表之间,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关键是明白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以及开关的控制情况,画电路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
C.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马路上噪声的情况
D.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以下各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响度/音调).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液化而形成的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升高/降低/不变).
(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的气体,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黑(褐) 色的颗粒.依据此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的,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低 (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李帅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①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光屏应该与平面镜垂直.
(3)图中∠FON(用字母表示角)是反射角,若将入射光线EO顺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OF会逆时针(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0°.
(4)若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F,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L1与L2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L2电流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电阻R1为4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干电池是我们实验时经常使用的电源,它除了有稳定的电压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电阻,可以把一个实际的电源看成一个理想的电源(即电阻为零)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如图a所示,用图b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出一个实际电源的电阻值.图中R=14Ω,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I=0.2A,已知电源电压U=3.0V.求:
(1)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
(2)电源的电阻r两端分压Ur
(3)电源电阻r的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  )
A.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B.只决定于导体的长度
C.只决定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D
A.光能否发生反射?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光是否能在镜面上反射?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光路,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