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下列四幅图所示实验或者设备中丁和乙的原理都同为电磁感应.

分析 (1)认识奥斯特实验,知道奥斯特实验证实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实验,知道在此实验中让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发电机.
(3)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知道在此实验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动感线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解答 解:
图甲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后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图乙是电磁感应实验,根据此原理可以制成发电机;
图丙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通电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图丁是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所以丁和乙的原理都同为电磁感应.
故答案为:乙;电磁感应.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电和磁中的各种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且要找出其不同进行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塑钢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比较甲、乙、丙的探究,可以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选填序号).
(2)小组交流发现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量出金属块的密度,请你利用图中测力计的示数算出塑钢块的密度大约为:1.5×103 kg/m3.(水的密度为1×103kg/m3
(3)为了验证猜想④是否正确,还需要添加的是一烧杯与水密度不同的液体,添加该物品后应继续进行的操作和论证方法是
将塑钢块浸没在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示数,若示数与丙或丁的不同,则说明猜想④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中,小明意外地发现小量程电流表指针每次偏转的角度不相同,猜想A:感应电流可能与导体匝数有关,猜想B:可能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为此设计了以下三个方案:
(1)同一导体以不同的速度切割磁感应线;
(2)匝数不同的导体以不同的速度切割磁感应线;
(3)匝数不同的导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应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1)能探究猜想AB.方案(2)能探究猜想B
C.方案(3)能探究猜想AD.方案(3)能探究猜想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完成图中人的受力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发明家设计出了一款水杯--55度杯,若把100℃的开水倒入杯中,摇一摇(约1分钟),便可使水温速降至55℃左右,并保温3小时.如果把凉水注入杯中,摇一摇,水温也可快速升至55℃左右.下面是某款产品的说明书摘要:本发明涉及的快速降温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其由导热层、掺混纳米颗粒的相变金属、隔热层组成.导热层位于保温杯的内壁,隔热层位于保温杯的外壁,掺混纳米颗粒的相变金属填充于导热层与隔热层之间.保温杯内的热水通过导热层将热量释放给至相变金属,相变金属快速①并熔化,热水温度迅速降低.随后,热水降温时,相变金属凝固②,此热量可长时间保持热水温度位于相变金属的熔点附近,达到保温效果.导热层采用高热导率材料,使热量通过③迅速传递到相变金属…以上叙述中①、②、③分别是指(  )
A.吸热 放热 热传递B.吸热 放热 做功
C.放热  吸热  热传递D.放热  吸热  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电表V、A1、A2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
A.V示数不变B.A1示数不变C.A1示数变大D.A2示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排球是义乌市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排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没有对排球施加力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
A.
物距u像的性质
大小倒正虚实
u>2f缩小倒立实像
2f>u>f放大倒立实像
u<f放大正立虚像
B.
增大摩擦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粗糙使接触面光滑
变滑动为滚动变滚动为滑动
使摩擦面分离
C.
物体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不受力不改变
受力受平衡力不改变
受不平衡力改变
D.
电路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路径一条多条
有无节点
用电器间是否影响相互影响互不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