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震动的快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
(1)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4)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振幅;(4)频率.

点评 (1)掌握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掌握转换法在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响度和振幅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3)解决此题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现有两个电阻R1和R2,它们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如图所示,现把两电阻串联或并联接入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电阻串联的总阻值的图象在Ⅱ区域
B.两电阻并联的总阻值的图象在Ⅰ区域
C.R1的阻值大于R2的阻值
D.加在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不同,无法比较R1与R2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一些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蒸发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体的大,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过程中,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些.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1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到光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4)小明再次调节蜡烛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时,用硬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但亮度变暗了.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向下调,这时光屏上的像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上方.    (两者均选填上或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frac{t}{s}$可知物体的速度(  )
A.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B.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与路程时间无关,只与它们的比值有关
D.速度大小恒定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小明家的电能表在某月月初、月未的两次示数如图所示.
(1)小明家在本月用电82Kwh.
(2)在关闭了所有电器后,小明的妈妈用一只电熨斗熨烫衣服,电熨斗正常工作10min,通过电熨斗的电流是5A,该电熨斗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电能6.6×105J.
(3)小明在3min内数得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0次,这段时间家庭电路消耗电能3.6×104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修建水库蓄水不仅能使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还能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这是由于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且水的比热容较大 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如图所示,电阻R1为20Ω,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2的阻值.
(3)通电1min电流对R1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A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小红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虚像(写出一个).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