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1)所需的器材除了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外,还需要弹簧测力计.
(2)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左移动(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测量力臂.
(4)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5)如表是某同学实验的过程记录,请把表格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次数动力/N动力臂/m阻力/N阻力臂/m
11.960.043.920.02
20.490.060.980.03
32.450.031.470.05

分析 (1)要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我们要测力与力臂的关系,因此用到弹簧测力计;
(2)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作等幅摆动,此时横梁平衡.
(3)从平衡的定义来看,只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它就处于平衡,
那么有时就可能是一种歪斜的平衡,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在实验中测量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来.
当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钩码的重力--的方向恰好与杠杆垂直,
这时力的力臂就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因此,调节杠杆的水平平衡是为了测量力臂.
(4)通过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5)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即可;

解答 解:(1)钩码的作用是对研究对象产生拉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代替,还可以直接读出拉力大小,是很科学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作等幅摆动说明横梁平衡.
(3)从平衡的定义来看,只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它就处于平衡,但只有当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
力的力臂才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因此,调节杠杆的水平平衡是为了测量力臂.
(4)通过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5)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即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F1=$\frac{{F}_{2}L2}{{L}_{1}}$=$\frac{0.98N×0.03m}{0.06m}$=0.49N;
${L}_{2}^{′}$=$\frac{{F}_{1}^{′}{L}_{1}^{′}}{{F}_{2}^{′}}$=$\frac{2.45N×0.03m}{1.47N}$=0.05m;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左;水平;便于测量力臂;(4)F1L1=F2L2
(5)

次数动力/N动力臂/m阻力/N阻力臂/m
13.92
20.49
30.05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要求学生平时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自己动手实验,要学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王小明同学家住东江库区,他说东江大坝建成之后,冬天比以前暖和些,而夏天却比以前凉爽些.另一同学则认为那是他感觉有误,大坝建成之后,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气温都比大坝建成前高.同学们,你的观点是什么?并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甲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人的上肢通过拉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杠杆EH,带动E端绳子,再在滑轮的作用下,拉配重物体A.配重物体A放在一个可测定压爪力的弹簧传感器上(图中省略传感器等),杠杆OE:OH=2:5,小敏重为600N.将他未在H点施力视为0次,他第1次在H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自身对 地面压力F1,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由传感器显示.他第2次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人自身对地面压力F2,配重A对地面的压力仍由传感器显示.接着第3次、第4次、….他第0、1、2、3次在H点施力时,配重物A对地面的压力显示如图乙所示.已知他第l次和第2次拉的时候,自身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F1:F2=20:19,杠杆EH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求:

(1)滑轮D是动(选填“动”或“定”)滑轮.
(2)配重物A的重力GA是1200N.
(3)滑轮D的重力GD和人第1次拉时对地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1)该实验原理是R=$\frac{U}{I}$.
(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2.
(3)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2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2V,小灯泡的电阻为6Ω.
(4)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灯泡的亮度将变暗(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演绎探究-电荷间的力
(1)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与电荷量乘积成正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F=Kq1.q2/r2,其中F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力),q1和q2分别为两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r为两点电荷间的距离,K为静电常量,其数值为K=9.0×109N•m2/C2
(2)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表达式为F=Gm1m2/r2,其中F是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r是两物体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恒量,其数值为G=6.67×10-11 N•m2/kg2
(3)据经典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半径(可以看作是质子与电子间的距离)r≈5.29×10 -11m;氢原子核内的质子和核外电子可看成“点电荷”,两者的电荷量均为1.60×10-19库仑.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 kg,电子的质量约为9.11×10-31kg.
请你求出氢原子中质子与电子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之比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物态变化有六种,其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把正在凝固的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里,能不能继续凝固?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1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到某个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像A′完全重合,此操作能得出平面镜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
(2)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小红改变蜡烛A的位置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取走玻璃板厚,在白纸上留下像与物的对应位置的信息记录如图2所示,接下来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请你在图2中画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痕迹,分析并说明此实验操作可归纳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研究表明,在导体连接中,相互连接处会产生一个额外的电阻--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大小主要与导体间的接触状态有关,接触越好(稳定、牢固、接触面大)电阻越小,反之则电阻越大.在电学实验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将小灯泡连入灯座时,若没有拧紧,导致灯泡接触不良,灯亮度很暗;若将其拧紧,灯泡一下就变得很亮,请你用电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情况下,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范围是2.5Ω至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