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分析 对同一个小瓷碗,通过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比较所受的浮力的变化,利用p=ρgh比较压强的变化.

解答 解: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瓷碗所受的重力不变,因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小于重力而引起的,故A错误;
B、小瓷碗漂浮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B正确;
C、由于瓷碗浸没时是下沉,浮力小于重力,漂浮时与瓷碗重力相等,所以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故C正确;
D、小瓷碗浸没后,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水面则下降,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小瓷碗倾斜后沉入水底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瓷碗重力是不变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凯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尚未完成的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1)请根据图甲完成图乙的实物连线;
(2)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读得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表:
电压(V)1.21.62.02.42.8
电流(A)0.120.160.200.240.28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束从凸透镜射出后的光线BF,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请画出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调温蒸汽电熨斗
如图甲是一种可调温蒸汽电熨斗,其产品特点:具有干湿两用功能.干用功能是指在无水状态下,通过电加热管加热底板,底板温度上升,直接压烫衣物;湿用功能是指在蒸汽状态下熨烫.自动恒温设置.针对不同面料可调节底板温度.其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自身质量: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能达到的最大喷气量:
1.3kg1000W220V15g/min
自动调温电熨斗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右下方为温控部分,A为双金属片,由两层不同金属粘合而成,受热时二者膨胀的快慢不同.在未通电和低于预定温度时,双金属片A和静片B上的触点接通,指示灯L亮,电热丝R发热,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由于双金属片的b金属层膨胀较快,向左弯曲,电路断开,如图丙所示.设计生产电熨斗时,技术人员会根据不同部分的作用选用具有不同物理属性的材料.“水位观察窗”选用的材料应具有很好的透明度;用熨斗汽烫时,可以看到熨斗底板蒸汽口的周围有大量“白雾”.
近年来用一种主要成分为BaTiO3被称为“PTC”的特殊材料作为发热体,既可省电,又能自动调温,避免了老产品采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调温器温控质量不可靠的问题.如图丁是“PTC”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当发热体产生的热与向外散发的热平衡时,温度达到一个稳定值.

(1)某师傅在用该熨斗干烫衣服时,用了19N向下的力压熨斗,如果熨斗底板与衣服接触的面积为160cm2,在此过程中,衣服受到的压强为2000Pa.(g取10N/kg)
(2)如图丙,若调节调温旋钮C,使静片向左时,调温电熨斗的预定温度值将变高(选填“高”、“低”).
(3)若某次使用中,该电熨斗(额定电压下)在最大喷气量状态下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中只有70%被水吸收,则该状态下每克水喷出前吸收的热量是2800J.
(4)某次使用时发现从蒸汽口喷出的是水柱而不是“白雾”,请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是水的温度未达到沸点,没有沸腾.
(5)由丁图可以判定:稳定时的温度应取T1-T2区间的某一值.(选填“T0-T1”、“T1-T2”或“T2-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当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透镜距离光屏正好5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3)小明用该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左(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选填“强”或“弱”),所以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时会引起空气开关跳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开手,为什么木块不能悬浮在水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多大?现在在木块上放一重物,刚好使木块全部浸没,求此重物至少多重?(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运动员、羚羊、汽车
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羚羊、运动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今年,海南省海口市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