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人眼看到的像是
倒立
倒立
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
人眼是通过调节焦距,而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人眼是通过调节焦距,而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2)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
10cm至无穷远
10cm至无穷远
,最佳观察距离为
25cm
25cm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
25
25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12.5
12.5
 cm处最为合适.
分析:(1)根据眼睛的构造来分析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2)平面镜成像时是物距与像距相等的,且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1)照相机成像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人的眼球也是如此.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
(2)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
(3)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因此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25cm处穿线最合适;
(4)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25厘米,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离的一半,即为12.5厘米.
故答案为:
(1)倒立;实;人眼是通过调节焦距,而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2)10cm至无穷远;25cm;
(3)25;
(4)12.5.
点评:本题考查了眼睛的视物原理,还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认真审题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很有“个性”,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但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且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仅能透过,其能量也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能透食物,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
2009年4月29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竣工.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波长范围宽、亮度高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被科学家称为“为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推动的新光源”.
光的波长决定了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类型,如“可见光”照射人体时,会反射到我们的眼睛,被视神经所感觉而“看到”人体;而X射线光照射人体时,则会穿透人体,并在X光底片上留下穿透程度的影像记录.

光波具有衍射现象,用光探测物体时,光的波长应当与物体的大小相近或更短.如要“看清”金属原子等微观物体,必须选用与这些微观物体大小相近或更短的波长的光束.科学家利用光束在物质中的衍射、折射等特性来探究未知的微观世界.
(1)在微波炉中应选用下列哪种容器来加热饭菜
C
C

A.不锈钢盆子   B.铁盆子   C.玻璃盆子   D.铜制盆子
(2)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
3×108
m/s,微波
具有
具有
能量(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3)为安全使用微波炉应选用
孔插座,微波炉的外壳可以用
不锈钢
不锈钢
材料制成(选填“塑料”、“不锈钢”或“陶瓷”).
(4)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
,某种红外线的波长为6.0×10-5m,它的频率为
5×1012
5×1012
Hz.
(5)用放大倍率很高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原子等微观物体,其原因是
光的波长比原子直径大
光的波长比原子直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5年1月14日18点25分,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惠更斯探测器,降落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6”上,“土卫6”距地球1.6×109km.据报道,探测器进入“土卫6”的大气层后像一颗发光的流星.接近“土卫6”的探测器先后打开了三个减速降落伞,做减速运动,直至安全着陆.着陆后的探测器向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发回了安全着陆的无线电信号.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至少写出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6分)
资料一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扣求食的金鱼喂它 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________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 行为.
(2)  美国红雀喂鱼得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头和牛奶的行为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________,最佳观察距离为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________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 cm处最为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