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有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液化成水回到水中(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温度达到99℃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水的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水沸腾前,下层的水温度高于上层水温度,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气泡越来越小;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解答 解:(1)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液化成水回到水中;
(2)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由图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水的温度达到99℃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仍需要继续吸热.
(4)沸腾时水中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最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2)汽化;(3)升高;99;不变;吸热;(4)液化.

点评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实验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对沸腾时的重要现象有所了解,并会分析相关的数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我们在学习新的物理量时,有时会采用类比的方法.如图(a)(b)所示: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有何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同一水管,通过它的水流和水压之间的关系做类比.

(1)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对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大,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同一导体,通过它电流和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于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2)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现,导体两端的电压大的时候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却并不一定大,请你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下面的选项合理是A.
A.电流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B.电流其实与电压是无关的.
C.猜想得到的结论还需要更多实验来验证才具有普遍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丙是连接在电路中的三只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后,灯Ll、L2均正常发光.则判定不正确的是(  )
A.甲是电流表,乙、丙是电压表B.甲是电压表,乙、丙是电流表
C.乙是电流表,甲、丙是电压表D.乙是电压表,甲、丙是电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华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整后,如上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小些.
(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右(选填“左”或“右”)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有(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小明又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适当距离时,又观察到清晰的像,由此分析,还可以只将蜡烛向远离(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也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显然这是近视(近视/远视)眼镜.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太阳光与透镜的主光轴不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B.夏天,冰棒冒“白气”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不见了D.寒冬窗玻璃结冰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该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恢复平衡,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读出两边的力臂,获得一组实验数据;
c.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d.算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的数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请将步骤a补充完整;
(2)进行步骤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3)步骤d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F1l1=F2l2
(4)图甲的杠杆已调至水平平衡,在A点挂了两个相同钩码,则应在B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5)上述实验步骤c的目的是为了D;(只填代码)
A.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6)图乙所示,把弹簧测力计挂钩固定在C点,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向右上方拉(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比竖直向上拉示数要大(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质量保持不变,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分析可得到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安全隐患越大.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能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不能(能,不能),理由是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
(1)实验中将通过观察所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判断磁性强弱;
(2)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改变电流的大小;
(3)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改变电流,电磁铁总是不能吸引大头针,那么该电磁铁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把小磁针放到螺旋管的下端,断电时,小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闭合开关,如果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磁性.(写出一种即可)
(4)小王准备运用特定仪器测量A、B、C三点的磁性强弱,则他的假设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屛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屛的距离,直到光屛上出现一个亮点(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说明凸透镜与光线有会聚(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10(选填“5cm”“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调整光源、凸透镜、光屛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屛,直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屛上会出现清晰的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屛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实像.
(4)如果实验中作为光源的“F”向下移动了,为了在光屛上看到完整的像,光屛应该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5)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选填“虚像”或“实像”).
(6)实验中,屛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光源,换用一个焦距略大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屛需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屛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