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1. A.
    托里拆利
  2. B.
    牛顿
  3. C.
    伽利略
  4. D.
    焦耳
A

试题分析: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写出答案.
A、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B、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
C、伽利略用实验证实了日心说;
D、焦耳得出了焦耳定律.
故选A.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点评:学生要想解决此题需要对科学家牛顿、焦耳、伽利略、帕斯卡和托里拆利等科学家的贡献有所了解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完成了两个与电有关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小明、小华和小红三位同学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中所用器材规格均相同,小灯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所1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闭合电键S后,能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2)小华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L或变阻器R上,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小灯泡短路
小灯泡短路

(3)小红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无法精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经思考后她将电路图略作调整,接着她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2.2
2.2
伏时,小灯正常发光.若此时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求:小灯的额定功率.
(需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写出计算过程)
第二个实验: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图2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
1
1
(选填“1”或“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
18
18
Ω.
(2)小兰认为将图2中的电阻R0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答:
不可行
不可行

(3)小亮设计了图4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2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
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若图2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
将电阻R0换成滑动变阻器
将电阻R0换成滑动变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完成了两个与电有关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小明、小华和小红三位同学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中所用器材规格均相同,小灯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所1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闭合电键S后,能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2)小华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L或变阻器R上,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
(3)小红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无法精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经思考后她将电路图略作调整,接着她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伏时,小灯正常发光.若此时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求:小灯的额定功率.
(需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写出计算过程)
第二个实验: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0是定值电阻.
(1)图2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________(选填“1”或“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__Ω.
(2)小兰认为将图2中的电阻R0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答:________
(3)小亮设计了图4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2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若图2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完成了两个与电有关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小明、小华和小红三位同学各自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中所用器材规格均相同,小灯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

(1)小明连接的电路如图所1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若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闭合电键S后,能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2)小华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L或变阻器R上,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
(3)小红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无法精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经思考后她将电路图略作调整,接着她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伏时,小灯正常发光.若此时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求:小灯的额定功率.
(需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写出计算过程)
第二个实验: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电阻箱,R是定值电阻.
(1)图2中,为测出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小明应该先把开关S1接到触点______(选填“1”或“2”),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然后把开关S1接到另一触点,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示数也为U,读出此时电阻箱R′的示数(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______Ω.
(2)小兰认为将图2中的电阻R去掉,也能测出RX的阻值.你认为可行吗?答:______
(3)小亮设计了图4的电路测RX的阻值.与图2的方法比较,你觉得图丙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若图2也想具备这个优点,只需更换图甲的一个元件就可以了,如何替换?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汽化和液化》中考试题(2

1.(2003·福州市)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_______和水沸腾时的______________.

  (2)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3)图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______℃.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 

                

             

2.(2001·南通)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人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_______,温度计示数_______(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1·天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 

 

 

 

 

4.(2004·黄冈)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请分析: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___________.你认为茶壶放在_______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5.(2004·烟台)用塑料薄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地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4·河南)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使树在根扎入泥土前不至于枯死。 

7.(2004·河南)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 

8.(2004·本溪)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是某同学先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_______℃. 

(2)该同学在做实验是,见图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问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第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04·吉林)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的年蒸发量远大于年降水量,有些湖泊正在迅速干涸和缩小.从影响蒸发快慢的有关因素考虑,解释一下当地水的年蒸发量大的原因. 

 

 

 

 

10.(20004·广州)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