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一些,人就听不到手机的响声
B.
安装“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污染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却不能减弱噪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

解答 解:A、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一些,里面的空气变得稀薄,手机的响声会变小,但仍然可以听到铃声,故A错误;
B、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故B正确;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发出的音调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方面的知识,内容简单,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提供的拉力应该是(  )
A.等于200NB.大于200NC.等于300ND.大于3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铃声越来越小.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能不能根据这个实验直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中a图所示);
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中b图所示).则
(1)合金块的质量=60g;合金块的密度=3g/cm3
(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不能完全倒入量筒中,测出的合金块的质量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过程如下:

(1)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如图1所示.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慢(选填“快”或“慢”)一些.
(3)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40cm所用的时间.
零刻度线为什么不在最下方?答:气泡刚开始的运动不是匀速的.
(4)根据下表中的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2所示的坐标上画出s-t图象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区间0~1010~2020~3030~4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13131314
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cm/s)0.770.770.770.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B.如果看近景时很清晰,那么看远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内推一些
C.当物体离透镜变近时,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变小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图中,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至74℃时,L1亮灯报警B.温度升高至74℃时,L2亮灯报警
C.温度升高至78℃时,L2亮灯报警D.温度升高至78℃时,L1亮灯报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