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下列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站立不动
C.小朋友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
D.送货员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解: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对杠铃施加了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运动员没有对杠铃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拎着书包使书包沿水平直线匀速运动,人作用在书包的力竖直向上,但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的距离,故人没有对书包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朋友用力推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推动,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送货员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送货员对货物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而货物在向上力的方向商移动了距离,故送货员对货物做了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两个实心物体A,B,由密度均为ρ(ρ≠ρ)的同种材料制成,重力分别为GA,GB,将A,B物体悬于一轻质杠杆上,并浸没在水中,杠杆平衡,如图(1),且AO=8OB;当用甲、乙两组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2),两动滑轮重均为G,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65:72;若将A物体浸没于水中,用滑轮组甲匀速提升,如图(3)所示,匀速提升过程中A物体终究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1×103kg/m3,求A、B物体的密度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下列物理量中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相同的是(  )
A.电压B.电阻C.电功D.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B.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因为轮胎形变发生的
C.在同一水平路面上,汽车加速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小于受到的阻力
D.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装置中使用定滑轮是利用它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
(2)若不计摩擦,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3)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发现小车不能静止.这一步骤说明一对平衡力,要满足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请在图中画出向下用力拉绳的滑轮组绕线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旱冰鞋上的滑轮
B.
雪天轮胎上的绕的链条
C.
轴承中装有滚珠
D.
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D.一个物体没有带电,说明该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1所示:

(1)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C.(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2)实验中可以看出,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后,运动的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小车所受摩擦力减小的原因是接触面变光滑.
(3)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2所示.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