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将质量为20kg的水从25℃加热到75℃,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J/ m3] 求:
(1)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些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由完全燃烧天然气获得,则需要多少m3天然气?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2018-2019 学年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端午节妈妈在厨房煮粽子,小强在客厅里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煮粽子是通过_____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题型:实验题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煮,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
(2)光滑细嫩的整夜经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后________形成的.
(3)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双手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4)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 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如图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凉干
B. 放在一附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C. 寒冷的冬天,在玻璃上的窗花
D. 夏天吃冰棒时,撕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题型:单选题
(题文)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这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干冰升华,再液化 B. 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 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 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13章 《内能》 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究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13章 《内能》 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铁棒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吸引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铁棒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增加的内能。还可以使铁棒温度升高的方法有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例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1) (2) (3)
A. (1)和(2) B. (2)和(3)
C. (1)和(3) D. (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热机效率大于1
B. 柴油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C. 四冲程汽油机有两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
D. 热机不属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