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上标有“6V 3W”的字样,当S1、S2均闭合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12V;若断开S2,灯泡L的实际功率变为原来的$\frac{1}{4}$,设灯泡电阻不变,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24V
B.断开开关S2,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断开开关S2前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4:1
D.电阻R1的阻值为36Ω

分析 (1)当S1、S2均闭合时,灯泡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P=U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灯泡和R2的电阻;
(2)断开开关S2时,灯泡与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灯泡的实际功率变为原来的$\frac{1}{4}$和P=I2R求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得出断开S1前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根据U=IR判断R2两端电压的变化即可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1的阻值.

解答 解:(1)当S1、S2均闭合时,灯泡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功率为3W,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L+U2=6V+12V=18V,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根据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IL=$\frac{{P}_{L}}{{U}_{L}}$=$\frac{3W}{6V}$=0.5A,
由I=$\frac{U}{R}$可得:
RL=$\frac{{U}_{L}}{{I}_{L}}$=$\frac{6V}{0.5A}$=12Ω,R2=$\frac{{U}_{2}}{I}$=$\frac{12V}{0.5A}$=24Ω;
(2)再断开S2时,灯泡与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灯泡的实际功率变为原来的$\frac{1}{4}$,
所以,由P=I2R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即电流表的示数:
I′=$\sqrt{\frac{{P}_{L实}}{{R}_{L}}}$=$\sqrt{\frac{\frac{1}{4}{P}_{L}}{{R}_{L}}}$=$\sqrt{\frac{\frac{1}{4}×3W}{12Ω}}$=0.25A,
则断开S1前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I:I′=0.5A:0.25A=2:1,故C错误;
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
电路中的总电阻:
R=$\frac{U}{I′}$=$\frac{18V}{0.25A}$=72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R1=R-RL-R2=72Ω-12Ω-24Ω=36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公式及规律的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校科技小组自制了一台可以测定电阻阻值的欧姆表.如图所示,欧姆表电路由一只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为10mA,定值电阻R0,变阻器和干电池[设电压不变]组成,使用时可把待测电阻接在A,B两端.为了能直接从灵敏电流表表盘上读出A,B两端接入的电阻的阻值,需在表盘上重新标A,B间所测的电阻值数.当将A,B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最大位置处[满偏],已知此时灵敏电流表内阻,滑动变阻器连入的有效阻值和定值电阻R0的总阻值为150欧.问:
(1)在该欧姆表指针满偏的位置处,盘面应标注的示数是0.
(2)该欧姆表表盘正中间位置处应标注的示数是多少?计算说明.
(3)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值是否均匀?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选填“延展性”、“弹性”或“磁性”),1nm=10-9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10s内上升2m.已知G=180N,F=100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绳子的自由端上升4mB.拉力F的功率为20W
C.动滑轮重20N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两个元件电流与电压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据图象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通过乙的电流增大1倍,则乙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4倍
B.将甲接到6V的电路中,2s内消耗的电能为7.2J
C.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0.2A时,甲、乙两元件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
D.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到2V的电压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1.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热传递(填改变内能的方式)的方法增加白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填物态变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填物态变化)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模型”、“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从分析水流的形成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分析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效应的大小来判断电流大小
C.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保持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不变
D.研究光的现象时,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研究物质的属性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实验中,将盛放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这样做得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
(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4.2×103J的热量;(c=4.2×103J/kg•℃,c煤油=2.1×103J/kg•℃)
(4)小华利用同样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实验如图丙所示,在热源和加热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小明看了小华的数据以后,认为小华的数据有问题.小明的判断对吗?你的依据是什么?不对,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加热时间/min01234
温度/℃煤油2022242628
20232629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测量学生奶密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甲(选填“甲”或“乙”)中的量筒.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3)小铭进行了如下实验: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C.将适量的学生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2
D.将烧杯中的学生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考虑到学生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偏大.为此,同组的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ACDB(填序号).
(4)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在测量烧杯质量时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丙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36.6、1.04.
烧杯的质量m1/g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1/g学生奶的体积V/cm3学生奶的密度ρ/(g•cm-3
78.2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