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芳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①开关闭合后,将AB棒沿着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 (偏转/不偏转);
②要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①中相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①偏转;②让AB向左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清楚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就发生偏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①当开关闭合后,将AB棒沿着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闭合电路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故能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②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所以当让AB向右运动时,电表指针偏转,现要让指针偏转方向相反,可让AB向左运动或只调换U形磁铁的两极.
故答案为:①偏转;②让AB向左运动.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照明电路引起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_____(选填“火线”、“零线”或“地线”)连通造成的.辨别火线和零线可以用_____来辨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雨所在的学校为学生发放营养配餐牛奶,小雨为知道牛奶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 小雨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在烧杯中再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牛奶的体积,小聪对小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由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时会__________,使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__。
(2) 小聪和小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牛奶,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得总质量为123.8g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甲所示
③测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小聪和小雨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其中条形磁体的____________磁性最强,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___________。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历史上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实验。1标准大气压为____________mm汞柱,约等于__________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___________磁铁周围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与其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定则来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R1的电阻为5Ω
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Ω
C. 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W
D.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是某品牌的儿童防触电插座.该插座不仅设有一个电源开关,而且还在插孔上方加了一层挡片,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儿童将手指或手持金属物件意外插入而触电.将该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插座的三脚插头分别与电路中的火线、零线和地线相连
B.该插座与其他用电器串联
C.按下插座的电源开关后,由于插座上有挡片的存在,所以插座不通电
D.该插座两端的电压为38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