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在某一温度下,连接在电路中的两段导体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  )
A.A的电阻是B电阻的两倍
B.B两端电压为3V时通过B的电流为0.6A
C.将A、B串联在电路中,A两端电压与B两端电压相等
D.将A、B并联在电路中,通过A的电流与通过B的电流不相等

分析 (1)两电阻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电压为3V时通过它们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进一步求出两电阻的阻值关系;
(2)两电阻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图象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关系.

解答 解:(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当将A、B并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
由图象可知,当UA=UB=3V时,IA=0.6A,IB=0.3A,即通过A的电流与通过B的电流不相等,故B错误、D正确;
由I=$\frac{U}{R}$可得,两导体的电阻分别为:
RA=$\frac{{U}_{A}}{{I}_{A}}$=$\frac{3V}{0.6A}$=5Ω,RB=$\frac{{U}_{B}}{{I}_{B}}$=$\frac{3V}{0.3A}$=10Ω,
则B的电阻是A电阻的两倍,故A错误;
(2)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将A、B串联在电路中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
由图象可知,B两端的电压大于A两端的电压,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读出相关的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大量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
B.喷泉旁空气中飘忽的水珠
C.阳光照到房间中,可以看到光柱中灰尘在飞
D.桂花树开了闻到阵阵花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质量相等的物体,举得越高的动能越大
D.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大的动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  )
A.铜块B.海波C.玻璃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升华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北方的冬天,经常会下雪,雪的形成属于凝华 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单位换算:250V=0.25kV,20mA=0.02A,0.04MΩ=4000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C的水不会把热量传递给0°C的冰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校两个实验小组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验桌上提供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6V且恒定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50Ω 1A)各一只,导线若干.

(1)晓丽同学所在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③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几乎接近最大值时,小灯泡仍然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④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1.1 V.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P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⑤多次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并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度功率是0.5 W.
(2)晓丽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滑动变阻器已损坏(其它器材和规格不变),老师提供了另一只滑动变阻器(10Ω 1A),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若要继续用已连接完整的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至少还要在原电路中串联(选填“串”或“并”)一个7.5Ω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P=$\frac{F}{S}$=$\frac{mg}{S}$,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h(米)
管口面积
S(×10-42
质量m
(×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帕)
0.810.05520392
20.1540784
30.25801568
40.2101601568
1.050.05525490
60.1550980
70.251001960
1.280.05530588
90.15601176
100.251202352
(1)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等于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2)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5、6、7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ρ、ρ)满足关系p1:p5:p8:ρ:ρ,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